考研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答案(十)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答案(十)

2016-06-02 09:06:33
查字典公务员网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是传播学的经典书籍,也是很多学校新闻传播学考研要求看的参考书,查字典公务员考研整理了这本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2017年考生有所帮助。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1、什么是大众?大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话的社会群体,与既有的群体形态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

特点:规模的巨大性;分散性和异质性;匿名性;无组织性;同质性。

2、简述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演化。

(1)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早期的 大众社会理论者主要是一些保守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对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工人和劳动大众作为主要的社会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感到恐惧和危机,并站在贵族主义的立场上队对这种现状进行批判。

(2)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这个时期的大众社会理论,主要着眼于产业化和资本主义大众民主制的内在矛盾,分析大众的异化及其社会结果,并试图由此说明法西斯体制出现的社会原因。

(3)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密尔肆认为,在现代社会,出现了新中产阶级,即白领阶层。李斯曼主要从人是的社会性格或社会适应方式的变化来说明大众社会的成因。恐豪瑟则强调现代大众社会具有双重性质。

3、什么是拷贝的支配?试分析这个观点。

随着环境的扩大和间接化是人们与大多数实物不可能保持着实际接触,要了解它只能依靠传媒提供的第二手信息拷贝拷贝不是实物本身,而人们又缺乏将之与实物对照的手段,也只能把他当做实物的代替物。

拷贝的支配不是实物本身,而是实物的代替物。它存在着两条抽象的原理。第一条是利润原理。也就是说,拷贝的收集、制作、和提供是作为赢利活动来进行的。第二条是政治或宣传原理。宣传即使用语言或其他象征手段,将众多的人们引向某种态度或行动的活动,大众传媒的拷贝制作和提供不仅受到利润原理的驱动,而且受到政治和宣传原理的制约。因为拷贝原理具有利润原理和政治或宣传原理,所以他也会转化为心理的暴力。

4、简析作为大众的受众观。

用典型的大众社会论观点看问题,大众传播的受众无疑就是大众本身。受众具备着大众的一切特点,因此,受众在本质是一种被动的存在。这可以说是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的核心观点。不过,在说明这种被动性时,传播学者更多地从社会传播结构的变化以及大众传播的性质上来寻找因。以日本著名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家清水几太郎的关于拷贝的支配的观点为代表。

这种分析在揭示大众传播的单向性及其社会影响力方面是有说服力的,但把受众看做是绝对被动的存在的观点则有失于偏激。在现代社会,接触大众传播是社会成员的一项重要活动,但并不是全部活动、他们同时还参与着各种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着丰富的现实社会关系,而这样一些社会关系和实践也必然会对他们接触大众传播产生能动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受众不仅不是被动的,而且具有很强的能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们在考察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始强调受众的能动性对传媒活动的制约。

第二节

1、试析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

如果我们把受众看做是社会群体的成员,就会发现受众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团体或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虽然是个人的活动,但这种活动通常受到他的群体归属关系、群体利益以及群体规范的制约。受众的群体背景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统计学意义的群体,二是社会关系意义上的群体,受众的群体背景或社会背景是决定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动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大众传播的影响。早在20世纪4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进行的IPP指数分析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受众个人的群体属性不同,以为着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社会话的条件,社会地位,价值和信念,对事物的立场观点和看法,心理特点和文化背景都有很大的差异,对大众传媒信息的需求,接触和反应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

2、什么是IIP指数,它是如何设计的,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既既有政治倾向的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由此提出了著名的政治既有倾向假说:在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作出决定之际,这种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所持的政治倾向。很显然,人们的政治态度,与他们归属的社会群体和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他们还进一步提出选择性接触假说

3、试析受众即市场的观点。

受众即市场是大多数媒介机构的基本观点,反映了传媒活动的经营性,商品性和竞争性,也能够揭示受众作为消费者的某些行为特点。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他是不完全的。,不过,对受众市场性质的看法,随着时代变迁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他反映了传媒活动的某些特性。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数传媒把受众看做是一个未分化的大众市场,其有效经营方式是提供能够满足普通需求的信息产品或服务;而在媒体丰富化的今天,许多传媒则认为大众市场已经饱和,因此,准确进行受众定位,开拓具有特定需求的小众市场成了保证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

4、为什么说受众是权利主体?简述受众的基本权利。

受众不仅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或消费者,他们还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员,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当我们把受众看作是社会成员和公众的时候,受众拥有各种各样的正当权利。

基本权利:传播权:受众有权将自己的经验、思想、观点等等通过一切合法手段和渠道加以传播。

知晓权:受众有权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

传媒接近权:受众有权利用传播媒介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第三节

1、什么是使用与满足?如何理解受众需求?

使用与满足,是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

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的需求:竞争心理需求,获得新知的需求,自我评价的需求。

对印刷媒介的使用和满足的需求:获得外界信息消息的来源,日常生活工具,休息的手段,获得社会威信的手段,社交的手段,读报本身、的目的化。

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的需求:心绪转移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

2、早期使用与满足研究揭示的受众媒介接触动机和满足有哪些类型?

答: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的需求:对印刷媒介的使用和满足的需求: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的需求:

3、试析受众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对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

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要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实际 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二是媒介印象;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接触行为的结果有两种,一是得到满足,二是没得到满足;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回根据满足的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少年儿童的电视接触行为与他们在家庭、学校中的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制约成人媒介接触行为的社会 条件就更为复杂,这里 既有他们完成社会化过程的环境,也包括他们 的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社会的地位、价值观、群体归属关系和人际关系等众多的因素。

4、试述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内容和含义。

日本传播学家竹内郁郎在对卡兹的研究的进行补充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具有总结的意义:

(1)人们接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

(2)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其二是媒介印象。

(3)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

(4)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

(5)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5、如何评价使用与满足研究?

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1使用和满足研究过于强调个人 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教浓。

2它脱离开的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的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的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3使用和满足研究指出了受众的 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因而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新闻传播学考研中,专业课占据了300分的分值,查字典公务员考研建议2017年考生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上。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查字典公务员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