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记者之梁启超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记者之梁启超

2016-05-06 09:05:59
查字典公务员网

梁启超是中国新闻史中的知名记者,也是常考的人物之一。查字典公务员考研整理了有关他的相关内容,2017年考生可以全面了解一下。

一、梁启超生平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 。

二、梁启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办报的第一人,他一生创办、主编或参与编创的报刊达20种以上,其中由他主编的《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等都是中国近代报业史上成就较大、影响较深的报刊。

百年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史学家(包括经济史、科技史)、语文学家、政治学家、法学家、经济学家(包括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社会学家、佛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家和诗词家、新闻出版家和政论家、文物和图书馆学家、地理学家、科普作家

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三、梁启超新闻活动及新闻思想研究

(一)梁启超新闻活动:

从1895到1922共27年中,亲自创办和积极支持过的报刊有17家,撰写各类文字1400万言 。

维新时期:

主编过《中外纪闻》;

参与创办并主编《时务报》

遥领过《知新报》

竭力赞助过《湘报》、《湘学报》的出版

支持过《农学会报》、《蒙学报》、《萃报》等的创办活动。

戊戌变法后:

先后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报》,在檀香山创办《新中国报》,大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鼓吹保皇立宪,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

其中《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最有影响。

辛亥革命后

梁启超回国,曾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段琪瑞政府的财政总长,也参加过反袁斗争,主编过《庸言》、《大中华》、《改造》等杂志

(二)梁启超新闻思想研究

报刊思想分为两个时间段

维新变法时期的报刊思想

对于报纸功能和作用:

1、提出了著名的喉舌论, :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媒体既要做国君的耳目喉舌,也要做臣民的耳目喉舌。

2、去塞求通,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通塞,而去塞求通的首选工具是报刊。

梁启超这一时期的报刊主张,表达了维新派要求迅速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热情,反映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急于冲破封建束缚,发展民族经济的迫切愿望。

戊戌变法之后

A、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1902年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梁启超提出了报纸的两大天职 :

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他认为政府是国民的雇佣,而报馆是国民的代言人,所以报馆可以像父兄之视子弟那样来监督政府。这是报馆的一大天职。另外,还认为,报馆应当发扬史家之精神,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也就是发挥向导国民的天职。

对于报馆如何监督政府,梁启超提出要利用舆论的力量

报馆要想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本 :

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作为持论者要有广博的知识;

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

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

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

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拨以感情,故作偏至之论。

B 、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

一是宗旨定而高报纸不能以牟利、媚权贵为宗旨,而要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宗旨;

二是思想新而正报纸要选取别国的新思想来贡献给本国国民;

三是材料富而当要做到知识丰富、全面,而且又要对材料严格选择

四是报事确而速要准确而且迅速的报道时事,要重视时事报道。

C、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

提出了制定报律的建议。

梁启超强调报刊从业人员的才气学识和道德风范的培养,认为编辑人员的职业素质决定着报刊的成败,决定着报刊是否受读者欢迎。他尤其强调报刊编辑应该品德高尚,要有奉献精神。

梁启超从事报刊活动的共性:

从事办报宣传工作是他投身政治活动的一个主要任务。这个特点,使政治和报纸这两个词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一点与我国以前的国人办报活动是有区别的,这一点也是我们理解梁启超所办报纸的性质的关键。

梁启超的办报实践对我过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其新闻思想对当时的报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同时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发挥了较大进步作用,不仅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教育和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新文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针对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时务)有感而发。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人士主张用救国醒民的时务文章,冲出义理考据词章的限制,达到宣传变法图强的政治主张的目的。

(2)语言浅显易懂、文体灵活自由。大量使用口语来论证问题,用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主张打破写作上的清规戒律,无拘无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的文章恣意奔放、酣畅淋漓。

(3)梁启超的文章感情充沛,富于煽动性。

推荐阅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