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中国哲学史重要代表人物:老子

中国哲学史重要代表人物:老子

2014-11-08 01:11:58
查字典公务员网

无为

道家关于否定人为,强调顺物之自然的学说。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是道,道无为;人应依循道,故人也应无为。他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老子二章》)宣扬一任万物之自然。把无为作为道德的实践原则和高尚境界,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老子三十八章》)。庄子更由无为而逍遥,以游心于四海之外为最高境界。老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三章》),无为而万物化(《庄子天地》),表现了消极的处世思想。汉初黄老之术与刑名法术之学相结合,采用无为治术,与民休息,对稳定社会秩序和发展生产起了一定作用。《淮南子》书中对老庄无为说作了修正: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原道训》),若吾所谓无为者,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修务训》),认为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就是无为,从而把无为改造成有为。

玄览(玄鉴/涤除玄览)

春秋老子用语。玄,玄冥;览,观察。指一种神秘直观的认识方法。《老子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具体做法为: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五十六章》)要求人们对于道的观照,必须保持内心的虚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十六章》)认为只有排除一切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保持心灵虚寂清静的状态,才能观照到道的循环往复、发展变化。帛书《老子》览作鉴。故近人认为玄览当为玄鉴,即玄妙的心境。保持心境的洁净,便能观照万物。

玄同

道家用语。一种与道混同为一的境界。玄,玄妙深奥;同,齐同、均一。《老子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认为人只有杜塞耳目口鼻等认识器官,无知无欲,循应自然,泯灭差别,消除是非,才能使自己进入玄妙齐同与道混为一体的境界,从而认识道与天地万物。

道法自然

先秦道家基本思想之一。《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谓宇宙间最根本的原则是自然,听任世界上所有事物的自生自灭而不加以干预最为高明,因而一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人为活动都应该取消,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旨在反对儒家有为说。也有人认为道是天地宇宙间的最根本存在,道法自然意谓道对外无所法,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存在为法,如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微明

春秋老子用语。《老子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微明指不引人注意或令人难以察知的明道境地。前八句讲的其实就是福祸盛衰倚伏之理,消息盈虚相因之理,虽甚幽微而理实显明,故曰微明。换句话说,成功者必须善于掌握张合、强弱、兴废、取予之间的转化规律。否则,将如鱼离开了水,不能持久。微明在这里的意思是事物最关键的运行转化规律。

反者道之动

春秋老子用语。《老子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运动的规律,而柔弱则是道的作用。老子揭示出诸如长短、高下、美丑、难易、有无、祸福、强弱、胜败等一些列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事物的对立统一中,他还深刻认识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种事物都包含向相反方向运动转化的规律,可以概括为反者道之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