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招聘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医疗卫生招聘 >备考资料 >中医 >中医诊断学:动静姿态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中医诊断学:动静姿态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2015-07-02 10:07:19
查字典公务员网

查字典公务员医疗卫生人才网为考生提供中医诊断学:动静姿态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动静姿态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可作为望动静姿态的要点。

1.坐形:

坐而仰首,多见于哮病、肺胀、气胸,痰饮停肺、肺气壅滞等病证;

坐而喜俯,少气懒言,多属体弱气虚;

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不耐久坐,多为肝阳化风,或气血俱虚、脱血夺气;

坐时常以手抱头,头倾不能昂,凝神熟视,为精神衰败。

2.卧式:

卧时面常向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卧时面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自能转侧,多属阳证、热证、实证。

仰卧伸足,掀去衣被,多属实热证;

蜷卧缩足,喜加衣被者,多属虚寒证。

咳逆倚息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肺气壅滞,或心阳不足,水气凌心,或肺有伏饮。

坐卧不安是烦躁之征,或腹满胀痛之故。

3.立姿:

站立不稳,其态似醉,常并见眩晕者,多属肝风内动或脑有病变;

不耐久站,站立时常欲依靠它物支撑,多属气血虚衰。

站立(或坐)时常以两手扪心,闭目不语,多见于心虚怔忡;

以两手护腹,俯身前倾者,多为腹痛之征。

4.行态:

以手护腰,弯腰曲背,行动艰难,多为腰腿病;

行走之际,突然止步不前,以手护心,多为脘腹痛或心痛;

行走时身体震动不定,是肝风内动,或是筋骨受损,或为脑有病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