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招聘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医疗卫生招聘 >备考资料 >中医 >中医内科学:消渴的病机

中医内科学:消渴的病机

2015-04-20 10:04:15
查字典公务员网

查字典公务员医疗卫生人才网为考生提供中医内科学知识:消渴的病机。

1.发病

阴虚燥热为本病发病关键。青少年发本病则多由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所致,起病多较急,病势较重。中老年发病则诸因合致者为多,一般起病较缓,病情或轻或重,多由轻而渐重。

2.病位

主要在肺、脾胃、肝肾,尤以肾为核心。

3.病性

本虚标实,虚实兼夹。

4.病势

由上焦及中焦,进而至下焦。肝肾同源,均位下焦,故下消亦可影响及肝。

5.病机转化

(1)初期以积热伤阴、阴虚燥热为主要病机。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燥热伤肺则津液失布,津液不能上承则口渴多饮,直趋下行则小便频数量多。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积热伤及脾胃,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则口渴多饮,多食善饥,胃火炽盛,肠燥伤阴则阴亏腑实内结,后者可进一步耗伤阴液。

(2)中期,燥热伤阴同时可进一步耗伤阳气,出现气阴两伤,或兼痰浊瘀血内阻之机转。壮火食气,阴伤及气,可致肺肾气阴两伤、肝肾阴亏、肺脾不足、心脾两虚及脾胃气虚等改变。气虚无力帅血运行,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均可致瘀血内停;气虚、气郁,津液运化敷布失常,酿湿生痰,燥热炼液烁津成痰,均为湿浊痰涎内阻之机。

(3)中晚期,即气阴两虚,痰瘀内阻,阴阳俱虚,痰瘀阻痹经脉,可致肢体麻木、疼痛等经脉失养病症;痰瘀痹阻心脉可致胸痹心痛;肾阴亏损,肝失濡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耳目,可并发耳聋、目盲;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或阳亢化风,扰动清窍可致眩晕;气阴两虚,痰浊瘀阻,清阳不升亦可致眩晕;阴亏阳亢,内风旋动,风夹痰瘀痹阻经脉脑络,或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脉络,均可导致中风。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