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考研信息 >考试指南 >考研报考:爱上专业,还是让专业爱你?(一)

考研报考:爱上专业,还是让专业爱你?(一)

2014-09-04 11:09:45
查字典公务员网

人生的道路上,每时每刻都是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每个人都会犹豫:犹豫是因为不知道路那头的风景,犹豫是因为没有坚持走下去的理由。路的尽头有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可以帮助我们在人生的路口上,更快的选择。就如同面对考研,究竟是该依照兴趣选择专业还是遵从现实呢?如果你坚持按照兴趣选择专业,那么,关于兴趣,你了解多少呢?是选择自己所爱的专业,还是作出妥协,让专业爱你?

对专业产生兴趣需要具体的理由

曾经的我,豪言壮语,在通往研究生的梦想之路上,毫无顾忌地大踏步向前。因为我知道,那条路的尽头是我热爱的新闻专业;因为我坚信,那条路的尽头有我这许多年来坚持的梦想。

现在的我,面临着出版社改企,面临着新闻媒体人才严重饱和,面临着金融危机下残酷的就业形势。很多时候我都会鼓励自己,既然热爱就一定要坚持下去,通往梦想的道路,再难,也是幸福的。偶尔也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觉得固执的坚持兴趣,也许未必有好的结果。好多次都在问自己,梦想和现实,兴趣和就业,究竟我的选择对还是错呢?

今年学校的复试结果刚公布,我一直帮助和鼓励的小师妹打来电话,问我调剂的事情。她在复试中被刷了下来,却意外地联系到某211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院。那个学校文学与新闻在一个学院,因此可以互相调剂。电话里,她反复地问我一个问题,我是该坚持我的兴趣,还是应该现实一点?关乎别人未来的大事,我不敢轻易地给她答案。但作为一个考研路上的过来人,更作为一个正经历着梦想与现实冲击的迷茫者,我问了她一个她必须思考的问题:你了解你的兴趣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我,相信对于很多考研人依兴趣选择专业都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兴趣发挥的能量更为巨大。与本科阶段的基础教育不同,研究生阶段需要深入地就某个方向进行研究,并对该方向涉及的所有理论进行深入了解和挖掘,而缺乏兴趣的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即便在别人的引导下可以一头扎进理论知识的海洋中,早晚也会被枯燥无味的理论淹没,葬身其中。然而,我个人认为,感兴趣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喜欢,对于所学专业的兴趣,不像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那样,没有理由地喜欢,这种喜欢需要理由,而且需要详细的、具体的理由。

很多人在考研选择专业时比较迷茫,很大一部分人会很现实地选择好就业的专业,还有一部分人会随波逐流地继续学着自己根本不了解的本专业,还有些人看似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却发现学起来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姑且不去评价这些人的选择正确与否,但从他们的选择中可以看到,他们都忽略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就好像我的小师妹,在我问她对她喜欢的新闻专业是否了解的时候,她愣了愣,告诉我,我想当记者啊,所以想学这个。我无言以对,给她的建议是显而易见的,小师妹仅仅知道记者属于新闻专业,却不知道新闻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不单单只是培养记者,其中涉及的新闻史、传播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既全面又深刻,她更不知道记者行业更需要的是具有中文、经济、管理、法学任何一个专业背景的人才。

面对考研,面对专业的选择,很多时候你说你喜欢,你说兴趣能给你快乐,但是,你真的认认真真地思考过你的兴趣么?那种一问三不知却依旧坚持的兴趣,结果只能是痛并快乐着。最近很多师弟师妹咨询考研问题时满脸的迷茫,在本专业与跨专业,兴趣与就业等等的选择上左右摇摆,不忍放弃自己的梦想,又惧怕现实的残酷。我想,在你摇摆不定,难以选择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问自己几个问题。

问题一:你了解你感兴趣的专业么?

回想起自己大学的经历,高考填报志愿时,固执的我,在所有的志愿中第一志愿全部选择了新闻,因为心中对闾丘露薇的崇拜,因为对记者这个行业的向往,因为喜欢那种东奔西跑的行业性质,还因为可以经常写东西评论人与事。老爸曾经很理智地提醒我,记者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完美,新闻专业也并非只是学习写和说,让我考虑清楚。当时的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和执着,毅然决然地在所有的第一志愿里填报了新闻系。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就明显体会到了什么叫盲目喜欢。现实跟我的想象存在一定的偏差,新闻专业,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写作这些都是常规基础课,必须要学,而且还要学好,至于我所期盼的采访课、编辑课,也统统都是陈旧的理论知识,没有想象中的采访实践,也不是期望中的无冕之王。新闻理论、新闻史是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基本上贯穿了整个本科教育阶段,而我们通常比较喜欢的采访、写作等新闻业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即使有实践环节,也都是在长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偶尔为之的事情。

假期的实习让我更为深刻地感触到,自己崇拜的无冕之王面对社会问题是需要层层审批才能报道的。这个看似掌控舆论导向的指挥者,其实同普通人一样,只是把大家的观点,社会的态度,做个汇总。而且,东奔西跑大都是为了工作,每天都会有忙不完的采访,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可以顺便游山玩水。我开始不再觉得这个行业那么完美,也开始重新审视了自己当初的执着。也许盲目的执着应该算作固执吧。总之,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的选择属于盲目的喜欢。还好学校在大二结束的时候,划分了更为详细的专业,我在重新思考后,选择了更为适合自己的编辑出版专业,转而学习图书编辑和出版。

也许我选择专业的经历不能算是一个失败的例子,因为毕竟我喜欢的大方向还是新闻与传播,否则我不会在考研时继续自己的选择。然而,我当初的经历,可以算是走了一些弯路,也在痛苦中坚持了一段时间,这对于那些盲目遵循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的同学,可谓是前车之鉴。

其实任何一个专业都是一样,你在刚刚萌发了报考这个专业的想法后,就要好好思考,这个专业是否是你感兴趣的?你对该专业有多少了解?这里提到的了解是全方面的,包括你感兴趣的专业在全国有哪些院校开设?每个院校具体开设的课程都有什么?该学校的这个专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研究情况和影响力是怎样的?在研究完这些之后,就可以从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院校中确定几个目标值,比如可以选择开设的课程跟你期望的方向比较一致的,还可以选择该专业在全国影响力较大的院校。然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了解,这时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了解目标院校近几年该专业详细的录取数据,目标院校该专业的导师情况,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甚至还要详细地了解目标院校该专业日常所做的研究,并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感兴趣或者能否胜任这些研究工作。

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喜欢一个东西,往往会因为一个很微不足道的理由,这个理由有时甚至是事物片面的一个方面,然而却与自己内心的某些情愫产生了共鸣,于是萌发出这种称为喜欢的感觉。这种基于心理层面产生的感觉,虽然有时会成为人们作出决定的指导,但却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随时会因为另外一些因素触动内心,改变喜欢的方向。我们在面临诸多的专业时,可能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只是这个专业最渺小的一面,代表不了专业的特点。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喜欢这个城市,所以才选择考这个学校的某专业、那是我梦想的大学,所以我一定要去那看看、我本科时学的就是这个,熟悉了,所以喜欢,这些所谓的兴趣,其实是以偏概全。我支持大家按照兴趣选择专业,但我同样反对按照盲目的兴趣做出的选择。可以说在不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情况下,大家谈到的对于某个专业的喜欢、兴趣,很多都是一时的,在之后枯燥的研究中,这种兴趣很快会消失。在对于专业的特点、涉及的研究内容、开展的研究工作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地说自己感兴趣,这种依兴趣选择专业的方式不是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而只能称之为固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