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接地气”与“充充电”――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

“接地气”与“充充电”――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

2015-01-24 01:01:10
查字典公务员网

语言这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

比如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既形象又深刻,引来百姓一阵叫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简洁到位,生动有力!习近平总书记还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来阐述他的治国理念,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他用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描述亚太共同的发展未来,用虚谈废务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接地气与充充电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

这里我很熟悉,当年下乡就骑自行车来。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在看望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接地气本为民间用语,地气指大地之气,也即是从地底下向地面泛上来的气。接地气是指挨着地面接收大地气息,顺乎自然,以利健康。现在常比喻为深入基层群众。充电本为科技用语,是指给蓄电池等设备补充电量的过程。蓄电池在其能量经放电消耗后,通过充电恢复,又能重新放电,构成充放循环。现比喻为组织和个人补充力量或知识,以使其不断进步提高。

接地气是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一个词语,曾是《咬文嚼字》发布的中国201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习近平使用这一流行语来自勉,也是和广大干部共勉,意在强调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都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基层群众学习,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就此而言,接接地气,充充电其实也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经历,使习近平与基层群众有着天然的感情,对接接地气,充充电有着强烈的认同。1969年至1975年,他作为知识青年,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1982年至1985年,他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因此,尽管出生在高干家庭,但习近平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使他对基层情况非常了解,对基层群众非常熟悉,故而由他说出接接地气,充充电,显得那么自然而贴切。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战无不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没有执政资源,正是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成就了党的力量之源,正是在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下,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管是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还是西柏坡时期,党就在老百姓中间,接地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取得政权之后,依然非常重视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然而,由于在和平环境中长期执政,一些领导干部开始习惯于在会议室听取汇报,在办公室批阅报告,下基层的次数少了,了解基层情况的次数少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次数少了,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少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也淡了,其结果就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很多事情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小事发酵成大事。事实上,当前暴露出来的不少问题和矛盾,直接而根本的原因就是相关领导部门与群众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接地气。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在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好不好,执行得到不到位,人民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各级干部必须接地气,掌握基层实情,听取群众心声。同时,实践和创新的源泉在基层,通过直接向一线群众学习,可以为自己充电。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从而得到群众的认同,才能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