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之五大动力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之五大动力

2014-08-07 01:08:52
查字典公务员网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奉献给哲学史、人类思想史乃至人类历史进程的珍贵思想瑰宝,也是目前我国教科书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四大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钥匙,历年来都是考研政治考察的一个重点。在经过了春季对基础概念的点的学习之后,同学们步入了夏季提高和强化的阶段,开始由点进入线和面的学习,即逐渐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由知识点的互动构成的专题,为构建知识点的网络和统一的知识结构体系奠定基础。

与春季的着重把握基础概念的点式学习不同,在暑期的考研政治学习中,线索和脉络成为了需要牢牢把握的重点和核心。下面,就以唯物史观为例,给同学们交流一下该阶段的学习要点。

唯物史观在咱们的教材中是以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标题出现的,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第四章的全部内容,概念繁多,有一定的难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传统观点依据斯大林的苏联教科书体系,将唯物史观看成是唯物论和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但随着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马克思原着解读研究的进展,这一说法越来越受到质疑。就目前的考研大纲而言,同学们在现阶段的学习中可采用化繁为简、连点成线的方法建构知识小模块,用以掌握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把唯物史观部分简要概括为三对概念、五大动力、两种作用。以下是五大动力的相关内容:

1.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阶级斗争

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阶级对立的实质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3.社会革命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改革

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相当普遍性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形式。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5.科学技术的含义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包括科学和技术两方面。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