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国家公务员 >备考资料 >国考那些年 前辈的经验

国考那些年 前辈的经验

2012-10-24 09:10:04
查字典公务员网

一九九四年国考时的情景

截至今天18:00,本届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将全部停止,愈演愈烈的国考大战也将进入下一个关键阶段笔试。

备考也是白热化的。但是,埋头读书固然重要,借鉴经验也是明智,今天,我们找到了几位不同时期的国考前辈,看看他们当年是怎么通过国考的,纵观他们这些年的经验,不外乎12个字:功在平时、端正心态、放松心情。

1989年

破天荒第一次

面试还很新鲜

穆瑞云现在是南开区商务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1989年,她是通过了南开区政府招干的考试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当时还没有公务员的概念,也是第一年启用笔试加面试的形式录取政府工作人员。穆瑞云告诉记者,那个年代,公务员的职位并没有现在这么受追捧,由于工资和福利待遇偏低,很多人都不愿意来,我们来到政府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穆瑞云是家中长女,家庭责任一直扛在肩上,1981年高考时因复习不充分而发挥失常,没有考上大学是我一生的遗憾,我很不甘心,但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我没有复读,而是选择先到一所中专读书,然后再自考大专学历。穆瑞云中专即将毕业时,被分配到一家效益颇好的企业实习,由于工作出色,被企业留用,工资待遇在当时远比政府公务员好,我当时答应留下的最大动力是,总经理说在那里工作可以继续上学,并且报销学费。

1984年,穆瑞云如愿以偿地考上南开区职工大学财会专业,1988年毕业后又考取了企业管理第二学历,1990年正式毕业,我当时如果没有继续上学,公务员的机会或许就跟我擦肩而过了,因为当时规定的报考条件之一是需要大专以上学历。穆瑞云说。

谈到报考公务员的初衷时,穆瑞云坦言是因为想找一个离家近的单位,方便照顾家里,因此报考了专业对口的南开区审计局。穆瑞云告诉记者:我当时是背着单位领导报的名,因为当时我是业务骨干,领导不希望我离职,所以报名参加考试也算是先斩后奏,但问题也同样产生了,报考时要求开具单位介绍信,我为此专程去找主考官说明了情况,才获得了考试资格。

穆瑞云到现在还记得,由于她报名较早,所以还得到了一个特殊的考号,001号。据她回忆,当时共有1000多人报名参加考试,有200多人进入面试,最终能进入南开区政府单位工作的干部只有43人。

我一直是边工作边上学,所以一直保持着学习状态,基础也比较扎实。穆瑞云说,当时笔试的科目是语文和政治,考试前,招考单位公布了一个笔试题库,有问题有答案,考题就从那里面出,我工作忙,一直没时间复习,临考前整整背了一晚上,转天就上考场了。

笔试成绩公布后,穆瑞云名列前茅,很顺利地进入了面试。但在当时,毕业工作包分配的大背景下,面试还是个新事物,谁也不知道面试怎样进行,现在想想当时还挺傻的,以为面试就是让人家看看长得端正不端正,所以烫了个头,穿了件新裙子,简单地化妆后就去了。

穆瑞云走进面试考场时,傻眼了,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前面坐了十多个考官,我一个人坐在考官前面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考官出完题之后,我大脑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就出了考场。穆瑞云一出考场就跟一同面试的考生表示自己考砸了,没戏了,但没想到几天以后一放榜,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我的面试成绩居然是第二名,被顺利地录取了。

当年穆瑞云26岁,时光飞逝,今年她已经49岁了,在公务员系统里已经工作了整整23年,在2008年,穆瑞云凭借出色的工作,被推荐到南开区商务委员会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的工作,2011年,又升职为办公室主任,我们当时进入政府工作就是不图名不图利,现在虽然环境好了,但公务员的奉献精神还在,我要在我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工作。穆瑞云说。

1994年 正式国考第一年 竞争并不很激烈

关注查字典公务员,了解更多国考资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994年7月30日,人事部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组织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的首届招考。此后3天全国有近14000人咨询,新闻界称之为万人赶考公务员,最终4400人正式报考30余个国家机关的490个名额。我感受最大的就是人们的确有很强烈的改革渴望,也认可这种公开、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程连昌是原国家人事部常务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行领导小组组长,亲身经历了公务员考试制度确立和实施的全过程。

程连昌回忆,当年他去了几个考场,考场内课桌被拉开距离,考生们很严肃。我也参加了几场面试,每场都有七八位考官,包括招考单位主管司长、所需岗位的负责人、还有各方面有经验的专家。这样既有了解岗位的人员,又有擅长考查多种能力的专家,从不同角度考核人才。

李涛(化名)便是参加了当年的公务员考试,并被择优录取进公务员系统的,提起1994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李涛直言就像做梦一样端上了铁饭碗。

这名出生在河南农村的小伙子,读书时就凭自己努力考到北京大学读书。1994年,李涛大学毕业,那时的大学生找工作还靠分配,国家机关的待遇并不好,所以虽然有不少人考虑考试,但避而远之的还是大多数。

那时,国家机关一般都是通过大学生毕业分配的渠道引进新人,要学校推荐的。这些对于没有丝毫背景的李涛很难,按照分配,他准备去一所学校教书。但没想到学校还没去,他便听说了人事部将组织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的消息,我当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费了半天劲才向父母解释清楚公务员就是老说法中工人、农民、干部中的干部。李涛说,当时我和我父母心里都觉得不太可能。不过,李涛的父母都是农村人,仍然希望儿子将来能端铁饭碗吃皇粮啊!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经过了笔试、面试,李涛一路过关斩将居然得到了公务员的录取资格,得知被录用的那天晚上我还梦见自己被骗了。李涛说,我父母得知儿子当上国家干部后高兴得直哆嗦,还特意去祖坟烧了次香,现在想想真是好笑。

在李涛看来,真的是一场考试改变了他的一生。如今,李涛已经是一位处级干部,工资从六七百元涨到五六千元。虽然不是同学中挣钱最多的,但他已经很满足了。

2011年 竞争日趋白热化 通过考试变前程

从南开大学到天津市政府再到现在的国务院新闻办,曾经大家印象中总是笑眯眯的小张如今也已经不小了,31岁的他对于现在的工作状态非常满意。

小张是湖北人,2007年他即将从南开大学毕业时,便为自己的未来做了规划,我是学文科的,公务员算是相对较好的选择。小张告诉记者,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我选择报考了天津、湖北、上海三个地方的公务员考试,结果天津的考试成绩不错,就留下了。

其实压力还是有的,那时的公务员考试虽然不像现在这么火爆,但竞争也非常激烈,所有人都鼓足了劲。小张说,就我个人经验来看,不管复习多么充分,考试也可能出现意外,所以最重要的是抱着一颗平常心。

加入公务员队伍最初的三年,小张是在基层单位做着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工作,那时工作压力很大,一方面工作上还处在过渡期,另一方面,我的工作很杂,每天有解决不完的纠纷和问题,另外还有很多简报要做,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这或许也是小张进入公务员系统最直接的感受,其实这个系统里压力很大,自由度很低,条条框框很多,工作也很辛苦。

2010年,小张被调到天津市政府工作,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转折,我当时已经下决心参加当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希望到更高的平台去发展。这一次考试,小张早已没有了毕业时的青涩和紧张,公务员考试考的就是职业素养和能力,我是文科出身,又在基层与百姓接触了三年,一直做宣传工作,而且我不是混的,我在各方面力争优秀,所以,我不觉得考试本身给我带来多大的压力。

2011年的国考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100多万人齐刷刷地将目光全部锁定到公务员身上,所有人都在替小张的突围捏一把汗,我自己的心态还是很好的,考上了最好,考不上我还会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有机会再考就好了。

这一次,小张又成功了,在国务院新闻办工作,精神更加要高度集中,你的每一次错误都不仅仅代表你个人,而是国家形象。小张告诉记者,不过这对于我来说已经算不上压力了,这就是这份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其他工作岗位上的人也会有自己需要恪守的工作准则,这两者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关注查字典公务员,了解更多国考资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