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公共自行车——交通功能之外更需承载公平正义
查字典公务员网
导读:北京东城、朝阳两区的公共自行车18日起开始接受市民办卡。就试运营阶段办卡暂只限京籍引发的争议,18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称,因为是先期试运营,系统只能识别北京市二代身份证,面向所有在京朋友开放是下一步工作目标。(6月19日《新京报》)
公共自行车与公共汽车一小一大、一靠人力骑行一靠马达驱动,形式迥异,但是二者的本质相同:都是公共交通工具,应面向所有市民开放。当然,出于公共安全考虑,不适宜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殊人群不宜使用。例如严重传染病患者不宜搭乘公共汽车,不会骑车或年龄幼小的儿童不宜使用公共自行车等。除公共安全考虑之外,公共交通工具不应对乘客附加更多限制条件。
然而,北京市目前的公共自行车试点运营,却仅接受北京户籍的市民办卡,有户籍歧视之嫌。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的官方回应,似乎消解了公众的质疑:不是不向非京籍市民开放,而是由于技术原因只能识别北京市二代身份证,下一步就会向所有市民开放。
这个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先来算一笔账,北京市公共自行车试点期间一共投入2000辆,根据计划,今年10月前将增至1万辆。年内,全市预计投入1.5万辆。2015年,全市公共自行车预计总数达到5万辆。同时,201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简单除法后可知,即使人口不增长,2015年时北京公共自行车与人口的比率是1:400。按照公共自行车运营公司的说法,1:5到1:10的比率才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服务,那么1:400的比率只能意味着很少有人能租到车。
按照这个逻辑推论下去,为了让公共自行车物尽其用,贡献比较好的服务,限制办卡的数量是必然之举。那么,如何保障办卡名额的公正性,又成为摆在政府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是按需分配?是按收入分配?还是抽签摇号随机分配?最好进行公开听证,听听老百姓的建议。笔者明白,任何一种稀缺资源进行社会范围内的分配时,采取任何标准,都不免为人所诟病。然而我们所永恒追求而无法达到又不断趋近的标准,应是公平正义。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公共自行车无力负担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替代性交通措施重担,它真正的功能更多是树立一种节能减排理念,起到一种示范效应,号召更多市民骑乘自行车出行。那么作为一种理念号召,如果本身都不能做到公平为先,让人心生怨怼、排斥,又如何号召更多人来加入其中?
不患寡而患不均,一车虽小,它却承载着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望。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的初衷是好的,然而推出公共自行车之前先一步攻克非京籍身份证办卡难题,减少社会质疑,理应是公共行政决策中优先考虑的社会因素。笔者期待,北京交通管理部门贯彻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努力以身作则,秉持公平正义理念,将公共自行车建设成为倡导绿色环保与同城待遇的双重示范。
(责任编辑:chazi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