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家长陪读,这份爱有点沉重
查字典公务员网
教育发展到当下,出现一种新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家长陪读。这一现象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但它在中小学校确实普遍存在。仅笔者所在学校,就有近三分之一学生家长陪读。据说,安徽省毛坦厂中学陪读家长更超过学生的一半。(1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从幼儿园到大学,家长陪读的时间几乎贯穿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从单纯督促孩子学习到洗衣服、做饭,陪同的内容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之爱的伟大可见一斑。很多人认为家长陪读,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你说陪读是一副毒药,他却饮之如甘露;你说陪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却认为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不同的主张背后折射的是不同的教育思想,反映的是教育观念的差异。
然而,现代教育理念注重的是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家长陪读无怪乎有两个理由,一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离不开父母的照料;二是孩子自控能力差,父母不在身边,容易失控。其实说到底,就是孩子无法离开父母,而这何尝不与家长的溺爱有关系,何尝不与家长的过度呵护有关系?长期的宠爱与过度呵护的必然结果,就是孩子丧失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爱都能结出美丽的果实。有多少溺爱就有多少教育悲剧的发生,神童魏某某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13岁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然而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他的母亲都不让他插手,甚至连挤牙膏这种琐事,母亲都亲自动手,一路陪读的结果是17岁的他考进中科院却遭退学。这个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没有独立的学习能力,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教育的成功。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如果,家长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把自己的幸福当作孩子的幸福,把自己的意志当作孩子的意志,从而忽视他们的能力和选择,总是替他们做决断,找出路,孩子就很难获得独立成长的机会。须知,温室的鲜花即使再美丽,也经不住风雨的吹打,一个久在笼子里吃等食儿的鸟儿,终究会丧失寻食的本领。溺爱是害不是爱。
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正如鹰击长空需要有一望无际的蓝天,驼走大漠需要有广阔无垠的荒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成长路上的磕磕绊绊、坎坎坷坷,求学路途上的回环曲折,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未尝不是一种是锻炼,未尝不是一种磨砺。当孩子有了足够的成长空间时,有了足够多的历练时,成材还会远吗?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杜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