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评:怎么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广六条”
查字典公务员网
一条8月10日的新闻,这两天突然成为各网站的焦点。
据8月15日《京华时报》报道:近日来,某媒体报道的广电总局将出台电视剧六条限令的新闻引起业内关注。8月10日,在出席华策影视电视剧创作恳谈会时,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正式予以否认,称这个消息是假新闻。
可以想见,随着这一辟谣新闻的广泛传播,广六条可以休矣。反思这一事件,很多人都在批评媒体和网络把关不严。自然,在广六条出炉和广泛传播的过程中,负有把关责任的媒体难辞其咎。但是作为受害者的广电总局,也应该反问自己一句:怎么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广六条?
首先,广六条这个假消息的仿真度很高。其一,内容的仿真度很高。按照媒体的报道,所谓广六条是指:革命历史题材要敌我分明;不能无限制放大家庭矛盾;古装历史剧不能捏造戏说;商战剧需要注意价值导向;翻拍克隆境外剧不能播出;不提倡网络小说改编,网游不能改拍。这些内容,都没有超越广电总局管辖职能的范围。鉴于当前影视剧存在的跟风作品泛滥、捏造戏说没遮拦等问题,广电总局在此时出手的确名正言顺。其二,形式的仿真度很高。在有关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了国家广电总局相关人士证实等字眼。是否有广电总局人士接受采访,我们暂且不知。但广电总局相关人士证实广电总局新政策的新闻手法,自然提高了这一消息的可信度。
其次,广六条很符合广电总局一贯的政策手法。近年来,广电总局屡屡祭出封杀令、禁播令这样的政策大棒,打压广播影视领域的不良倾向,公众已不陌生。比如,2004年禁止在黄金时间播放涉案剧,2009年禁播古装剧,2010年禁播谍战剧,都顶住了舆论压力,做到了令出如山,令行禁止。公众接受广六条的心理基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尽管广六条中包含的一刀切内容饱受诟病,尽管一刀切的做法有违法治的精神,广六条的真实性却很少有人质疑。什么时候该用禁播令这样的重手法?什么时候该尊重市场的丛林法则?对于广电总局来说,这尤其值得反思。
再次,广电总局对广六条的淡漠放任了事态的发展。广六条仿真度再高,体现的政策手法再雷同,如果广电总局第一时间站出来辟谣,这条假新闻就不至于如此泛滥。笔者发现,不仅在广六条舆情形成过程中,广电总局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即便是辟谣,也是广电总局官员顺带发布的信息,而且在其官方网站上至今也见不到任何有关广六条的消息。如何应对谣言,掌控舆情?反思广六条风波,这一点广电总局不容忽视。
其实,该从这一事件中汲取教训的,又何止广电总局一个部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