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导航
  • 返回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地方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遴选考试
  • 政法干警
  • 大学生村官
  • 军转干
  • 教师考试
  • 招警
  • 选调生
  • 三支一扶
  • 农村信用社
  • 银行考试
  • 医学考试
  • 会计考试
  • 在职硕士
  • 医疗卫生招聘
  • 社区工作者
  • 考研
  • 公益性岗位
  • 国企招聘
  • 乡镇公务员
var WHITELIST_CUSTOM = [{ name: 'document', /** document 允许使用以下属性或方法*/ properties: ['getElementsByClassName'] }] MIP.watch('i', function (newVal) { var ele2 = MIP.sandbox.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zg_ksfllb'); var eles = MIP.sandbox.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zg_lxli'); for(var i=0;i< ele2.length;i++){ if(newVal==i){ ele2[i].style.display = "block"; }else{ ele2[i].style.display = "none"; } } for(var i=0;i< eles.length;i++){ if(newVal==i){ eles[i].classList.add("zg_act1"); }else{ eles[i].classList.remove("zg_act1"); } } })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专业课 >中国教育史背诵笔记之私人讲学的兴起

中国教育史背诵笔记之私人讲学的兴起

2016-11-15 11:11:11
查字典公务员网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学考研中的一门考察内容,主要介绍了从上古到夏商时期到西周到先秦到汉初的的中国教育史,下面是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为同学们整理的中国教育史重点内容背诵版。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1)私学兴起的原因:政治下移、经济下移导致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官学衰败;士阶级的崛起,养士之风盛行;

(2)私学兴起的意义: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3)百家争鸣对教育的作用

2.齐国的稷下学宫

(1)性质:官家操办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①学术自由;②不治而议论,尊重和优待知识分子;③自由辩论;④学无常师;⑤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3)历史意义;

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2)庶、富、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社会作用);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但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认为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不能接受教育。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为他实施有教无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4)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和有教无类的作用;

(5)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及其历史意义;

(6)教学内容:六艺。其中他特别注重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特点在于偏重文事,偏重社会人事,忽视了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传播,鄙视生产劳动的知识技能。

(7)教学方法:①学--思--行并重;②因材施教;③启发诱导(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8)道德教育:①以仁为核心,仁(内发)和礼(外烁)为主要内容;②道德教育原则(立志、克己、力行、中庸、自省、改过)

(9)论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10)历史影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

(1)性善论与教育作用:四善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

(2)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

(4)道德修养的方法: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已

(5)教学方法: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专心致志

5.荀况的教育思想

(1)六经传人、先秦儒家学派之集大成者;

(2)性恶论:性伪之分说明教育的必要性,性伪之合说明教育的可能性,教育作用在于化性起伪

(3)以大儒为培养目标: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层次为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在于培养圣人,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

(4)以儒经为教学内容:以《礼》为重点;

(5)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出虚一而静的学习心理状态;

(6)论教师:维护教师尊严和学术统一,天地君亲师的观点即出自《荀子礼论》。提出对教师的要求为尊严有惮,耄艾有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

6.墨家的教育思想

(1)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尚贤、节用为基本点

(2)素丝说与教育作用;

(3)以兼士为培养目标:兼士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①政治和道德教育;②科学技术教育;③文史教育培养;④思维能力的教育;

(5)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①主动;②创造;③实践

7.道家的教育思想

(1)法自然与教育作用:不言之教

(2)逍遥的人格理想

(3)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1)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人性利己说出自荀子的性恶论,法家认为不用进行道德教育,只需进行法律教育;

(2)禁诗书与以法为教

(3)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1)《大学》:《礼记》里一篇是儒家学者讨论大学教育的一篇篇论文。对大学的教育目的、任务、途径作了一个总的概括,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三纲领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2)《中庸》:《礼记》中的一篇,教育哲学论文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方法自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实质就是强调内心修养以及外在努力学习合二为一;最高的道德准则为中庸学习的过程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

(3)《学记》:《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

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九年。七年谓之小成,九年谓之大成其中一三五七九年都有考试,分别是视离经辨志、视敬业乐群、视博习亲师、视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力尔不返,考察内容为学生的德行和道艺;

3)教育教学的原则:1豫时孙摩(未发先豫、及时施教、循序渐进、相观而善);2长善救失;3启发诱导;4藏息相辅;5教学相长;

4)历史地位;

(4)《乐记》:《礼记》中的一篇,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论著。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