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大学生村官考试热点:严防“隐性腐败”
查字典公务员网
【社会问题的背景】
(1)今年5月底,广东省纪委证实,时任中山市市长李启红涉嫌股票内幕交易被组织调查。李启红被中央纪委双规之后,她的丈夫、弟弟、弟媳和妹妹都被带走协助调查,一个依傍权力的家族企业也由此浮出水面。据透露,李启红家族曾从上市企业中山公用的股价14个涨停板的飙升中获取巨大收益,积聚的财富保守估计有20个亿。而表面上看来,这些财富的积累与李本人并无干系,李不懂证券市场,最大的可能是将交易信息透露给亲朋好友,曲线牟利。
如果早实施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5月26日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或许李启红的腐败行为会被遏止。根据该规定,领导干部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的投资金融理财产品、企业及房产的情况均应列入应报告事项。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随着腐败行为的日益隐蔽化,目前反腐败工作已经不再限于对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的查处,中国反腐工作进入了查处隐性腐败的深水区。
(2)谈到隐性腐败,许多基层纪检工作者一点也不陌生。江苏省盐城市一名纪检干部举了个例子:该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祁崇岳在担任市委宣传部长期间,一名干部长期巴结讨好祁,并不直接给其送钱物,但一直为其办许多私事,甚至经常给他擦背。这名干部来宣传部不到5年,就从非党员当上了正科长。祁事发后,此人也因为受案件牵连调离了宣传部。与传统的物质贿赂不同,这种带着所谓感情色彩的贿赂往往包着人情的外衣,打着礼尚往来的幌子,这位纪检干部分析说,但换汤不换药,腐败的本质是不变的。对于这种新的腐败现象,纪检监察机关一样应予以坚决查处。
按照有关学者的分类,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算作帮助贿赂,即通过帮助手握权力的人或其亲属解决相应的问题、困难来获取以后的关照、好处等。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介绍,除此之外,性贿赂、信息贿赂、业绩贿赂、感情贿赂、替代行为贿赂、期权贿赂等多种形式的隐性贿赂在反腐败过程中被纪检监察机关陆续发现,并得到重视与查处。
(3)非物质贿赂很注重人情味,官员极容易成为俘虏。在现实中,隐性贿赂者与官员不是一般关系,都是称兄道弟的,平时就是黄段子互发、不分彼此的哥们。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松透露,赖昌星有句名言,不怕领导有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他本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非物质贿赂往往是物质贿赂的前奏,行贿者经常是多种非物质贿赂手段并用,然后物质贿赂跟进,使官员在不知不觉中突破法律底线。
在远华案之后,福建省又一次官场地震的引发者福州凯旋集团董事长陈凯,曾是福州首富,他的落马导致8名福州高官先后被双规、 35名官员涉嫌受贿1000万。据知情者透露,陈凯有着惊人的公关能力,长期与该市的高级政要密切交往,极力沟通上层关系,精心编织社会资源网络,在福州可以做到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福州原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宋立诚、福州原市委常委兼秘书长宋长明及福清原市委书记朱健三人过从甚密,号称三铁哥,陈凯为拉拢巴结他们,曾出资请三人持假护照到马来西亚等地吃喝玩乐、豪赌。而与陈凯结交更深的是福州原公安局长徐聪荣。在福州,没有多少人不知道徐聪荣是陈凯的义父。每年徐的生日,陈凯都要操办得非常热闹,酒宴一直设在海山宾馆。办这些事情,陈凯比徐的儿子还要积极,而且上下事务处理得妥妥当当,而他则利用徐聪荣的生日认识不少福州官场上的人物。据介绍,福州很多机关干部在陈凯的几家生意里都入了空股,每年分红,吃年饭的时候很多地方官员来捧场,在案的很多人都是在吃年饭的时候收的红包,不少官员们就这样被陈凯拉下了水。
很多行贿者对官员开始都是打感情牌,慢慢将其落入已经设置好的圈套。李永忠认为,与物质贿赂相比,非物质化贿赂一是具有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具有炮弹上的延迟引信的特点,穿透后的爆炸,破坏性更大。二是温和性,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和温情面纱,一旦被腐蚀,则涉案很深。三是多次性,一旦上钩,就被层层缠绕,环环紧扣,步步紧逼,次次中招,难以脱身。在一定程度上,看似温和的非物质贿赂其社会危害性和持续性甚至超过了财物贿赂。
【核心观点】
(1)反腐败斗争的过程,就是腐败形式不断多样化和反腐败手段不断完善这样一个拉锯式的对抗过程。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也就产生了贿赂的多样性。换句话说,人的一切需求都可能成为贿赂的手段或媒介。但万变不离其宗,说到底贿赂终究是和利益挂钩,是行贿者用各种手段与受贿者进行利益交换的行为。目前,我国的法律仅仅将贿赂规定为财物,因此防止或遏制非物质化贿赂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及时修订我国的法律,扩大贿赂媒介的范围,甚至是给人带来利益的一切媒介。这就是防范隐性腐败的关键。
(2)对于隐性腐败,如果从根源角度出发,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就是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的根本之策。如果能让腐败难以发生,任何类型的贿赂就都没有了土壤,隐性腐败也会销声匿迹。现在最可怕的是,是群众的漠然性。如果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隐性腐败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腐败将极大地伤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当人们认同接受腐败带来好处的时候,社会公正的是非道德界限将完全错位。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不守法、不公平、不道德的行为逐步感到麻木,形成对腐败的所谓认同感,自觉接纳腐败的人际关系和生活逻辑,造成腐败腐而不败,斩而不绝。所以,隐性腐败虽然比直接腐败,可能感觉上危害小些,而实际上,其潜意识中的破坏力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3)正是这种对待腐败问题、对社会不良现象由他去吧的态度导致腐败有了更广的生存土壤,由反腐败转而也去腐败,距离并不很长。反腐败可以说是在跟人类的贪欲作斗争,永远不能寄希望于行使公共权力的人能够严格依靠私德来自我约束。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再抱有幻想,对腐败,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都要零容忍。
(4)要想使隐形贪官现出原形,无处藏身,或者让使其隐形的时间缩短,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制约官员的权力。要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改变一些官员一人说了算的局面,让官员谨慎用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其次,要全面推动建立官员财产等重大事项报告及公示制度,只有将官员的财产等重大事项掌握在组织上、曝晒在阳光下,才会真正使官员手中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规范中操作,一些腐败行为、不廉思想才会现形。
(5)综合而言,我们如果限定权力边界就必须要回归到权力的来源上来,要把权力机制放在人民监督和法制的阳光下运行,并辅以财产申报制度,以及更为严厉的惩治措施,从而加大贪腐的违法成本,使得腐败更好地处于可治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