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

导航
  • 返回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地方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遴选考试
  • 政法干警
  • 大学生村官
  • 军转干
  • 教师考试
  • 招警
  • 选调生
  • 三支一扶
  • 农村信用社
  • 银行考试
  • 医学考试
  • 会计考试
  • 在职硕士
  • 医疗卫生招聘
  • 社区工作者
  • 考研
  • 公益性岗位
  • 国企招聘
  • 乡镇公务员
var WHITELIST_CUSTOM = [{ name: 'document', /** document 允许使用以下属性或方法*/ properties: ['getElementsByClassName'] }] MIP.watch('i', function (newVal) { var ele2 = MIP.sandbox.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zg_ksfllb'); var eles = MIP.sandbox.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zg_lxli'); for(var i=0;i< ele2.length;i++){ if(newVal==i){ ele2[i].style.display = "block"; }else{ ele2[i].style.display = "none"; } } for(var i=0;i< eles.length;i++){ if(newVal==i){ eles[i].classList.add("zg_act1"); }else{ eles[i].classList.remove("zg_act1"); } } })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选调生 >备考资料 >考试热点 >【政治】时政热点:“以假乱真”的公务员何以屡骗成功?

【政治】时政热点:“以假乱真”的公务员何以屡骗成功?

2016-11-09 10:11:06
查字典公务员网

5分钟快速了解选调生

2017天津选调生考试笔试培训课程

2017选调生考试交流群:434121327

【导语】选调生时政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申论材料里都有可能设考点。为了帮助选调生考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丰富时政知识,查字典公务员选调生考试网整理国内外时政热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最新时政热点文章:以假乱真的公务员何以屡骗成功?

经过侦查,民警发现邓某在多家婚恋网站上有过注册记录,其上海人社局的工作证件也是从网上购买的。在婚恋网站上,邓某以人社局公务员的身份骗取女性信任,随后以帮忙落户、找工作、孩子读书等理由骗财甚至骗色。2016年1月至今,已有7名被害人受骗上当,涉案金额达30余万元。(11月7日澎湃新闻网)

又一骗子以假乱真,冒充公职人员招摇撞骗并且还能成功骗了7人,骗取金额达30余万元,当骗子落网被判时,除了一丝窃喜外,其实我们更应当去反思,如果撇开云山雾罩的忽悠来看,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某单位有没有某领导,是很难作假的。毕竟这些成功的行骗并不能代表骗术的高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群众对于权力未知,在他们看来权力充满了神秘感。

群众为何上当?要说骗子的骗人手段有多么的高明,还真不见得。但凡是多留了两个心眼的群众,也不至于被骗。可是为什么就是这样拙劣的骗局,还是能够屡屡得手呢?不难看出,在我们部分群众眼中,已经存在了拉关系,走后门才能办事情的偏见。于是乎,在办理低保、换工作、落实安置房这些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时,他们总要想方设法的去疏通疏通关系走后门,心想上面有人自然也就能得到特殊照顾,花两个小钱,买一个放心,又有何不值呢?这种想占点小便宜的心理,其实是被骗上当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其二,民众对于官员权力抱有迷信心态,认为只要公职人员说句话,哪有办不成的事情?殊不知,官员的权力再大,那也得按规矩办事,并非官员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有时候还要面临各种监管,各种规章制度的制约,不然就是权大于法的行为。真出现这种情况,那是要处分的,严重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以前都在说权力任性,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现在风气有了转变,可是我们的一些群众还是抱有上头有人好办事的心理,不破除这种可怕的认知,就给行骗者留下了生存的空间。

从群众上当受骗可以看出,我们的干部还要更加的密切群众,要多到群众中去走走看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如果群众和干部都彼此熟悉,群众的问题干部能不知道,干部长什么样群众会不记得?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假冒公职人员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

宁肯被骗也不肯怀疑领导,还是骨子里受官僚主义毒害所致。在中央大力反四风的当下,可以肯定地说,对领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没有错。能不能坦然面对下级的核实,也是对领导反四风成果的检验。

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当前还仍有不少地方、不少部门在行政审批过程中还依然存在着内部操作和暗箱操作。程序的不公开不仅催生了腐败,更直接让人们对权力充满了未知,导致盲目。也许,这才是以假乱真的公务员行骗成功的偏门儿。

稿源:荆楚网

作者:沈思绪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