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免新政动了谁的奶酪
查字典公务员网
新政策是否会继续流于形式,这也是黄丽的一重担心。而今年的新政策规定推免生通过推免服务系统报名,终推免生名单以推免服务系统备案信息为准,未经推荐高校公示及推免服务系统备案的推免生无效,也给了她一丝信心,如果学校强行留人,我们就拿政策去告发。
那么,究竟新政策的出台会产生哪些新问题?流于形式是否会威胁到学生的利益?
储朝晖表示,政策的出台是利益博弈的结果,新政策的调整更多地照顾了高端学校的利益,挤压了普通院校的利益,是否会出现反弹,现在还不好预测。这一政策容易造成不同院校之间的隔阂加深,导致学校之间的级差更加明显,进而产生一些新问题。
储朝晖提醒,相比较而言,新政策更易遭到地方院校的抵制。有两种情况值得人们警惕:一是过去一些地方院校有稳定的学生输送渠道,如今受限于政策,使得一些地方院校不得不通过灰色运作让学生入读高端院校;二是学校之间互换学生的契约被打破,彼此都不再愿意接收对方的学生,让推免变成了小圈子运作。
每个学校、学生内心都有一杆秤。如果流于形式更符合学术内在规律,就让它流于形式;如果流于形式违背了学术规律,必须得想办法让其落实。储朝晖如是说。
专硕成了行政任务
有关数据显示,自2011年来,北京、上海两地的专业硕士推免生人数,除了个别年份之外,已呈现出递减的态势。而这又与教育部预期的2015年专业硕士占研究生总数50%的趋势不相吻合。新政策规定不再区分学术型、专业型硕士,意欲何为?
别敦荣表示,专业硕士推免是近两年新出来的政策,推免人数少之又少。过去优秀学生没有选择专业硕士的推免权利,多数人认为只有考分较低的学生才会选择专业硕士,如今把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放在一个推免平台,表明了二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从这一点来说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然而,学生有权利选择专业学位,与值不值得选择专业学位,并不能画等号。
储朝晖表示,专业学位开办的先决条件是有相应的师资、设备、技术,且与产业密切相关。但是,我国高校在行政管理体系下长期与产业疏远,可谓先天不足。
进入统一的系统,不区分学术型、专业型硕士,就像是用一块盖头把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蒙起来,学生事先并不知道会分给自己什么学位,后揭示谜底的是学校。
如果学校说没有学术学位,只有专业学位了,让我进入专业学位,我可能会放弃。张桦对记者说。但是,黄丽却认为,如果能进985工程大学,即便是专业硕士,自己也会考虑。
由于信息不对称,学校的控制权没有真正削弱,反而在专业硕士的推免上更大了。而学校的控制权实际上就是教育部落实增加专业学位的控制权。储朝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用行政强制的方式发展专业硕士,而不是市场与高校双方自主结合的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也不可能真正吸引到优秀的学生。
公平与科学如何看待
众所周知,与本科生培养阶段所追求的公平有所不同,研究生培养阶段更多注重的是效率。然而,每有政策出台,公平与效率又必然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别敦荣表示,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必有一方的利益可能受到影响,有一方会觉得相对不公平:原来的政策保护了学校的利益,学校通过设置条条框框将优秀生源留在本校,这对于学生相对不公平;新的政策保护的是学生的利益,学生获得了选择推免学校、学位的自主权,这对于学校而言相对不公平。但是就教育发展规律而言,只要学生发展得更好,就是更大的公平。当学生能选择自己的教育,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这就为他自身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如何确保推免学生享受到新政策的红利?在他看来,关键在于教育部建立的相关工作机制。虽说教育部推出推免服务系统,让学生、学校在平台上选择与接收,但是怎么确保平台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才是规避过去暗箱操作的关键。怎么操作,何时开放、关闭,对学生、学校的要求这些信息至少要对学生、招考学校、生源学校公开透明。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对于不执行新政策的学校或个人,应当进行问责。
储朝晖则认为,从长远来看,保证推免生制度的科学发展,还应该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在他看来,交流本身是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去其他学校拓展视野是提升学术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要警惕不限制留校限额出现的高水平大学学生集中报考本校的现象,让大学有更大的自主权,让专业权力发挥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