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常识:考研公共科目基本常识

查字典公务员网

(七)考研公共课科目基本常识
一)数学科目基本常识
1、试卷结构
选择题:8题(每题4分);填空题:6题(每题4分);解答题:9题(每题10分左右)。满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2、考试科目及分值
高等数学:84分,占56%(4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5道大题);
线性代数:33分,占22%(2道选择题,1道填空题,2道大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3分,占22%(2道选择题,1道填空题,2道大题)。
注:数学二不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一科的分值和试题全加到高等数学中。
考试时交叉学科会多,系统性较强,学过数学的人,也会有底子很薄的大一大二的知识也都不记得了。
3、考试特点
3.1总分150分,在公共课中所占分值大,全国平均分在70左右,分数之间差距较大;
3.2注重基础,遵循考试大纲出题,考查公式定理知识点固定;
3.3注重高质量的考点训练与题型总结。
4、数一、数二、数三的区别
4.1从专业上看:大部分的理工类考生考数学一,像我们所熟知的机械、电子、自动化、信息、计算机等专业;少部分的工学门类专业考数学二,主要有纺织、轻工业、食品、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等专业;占考生绝大多数的经济管理类考生考数学三,但也有个别学校例外,像清华大学的金融学就考数学一。
数学(一)适用的招生专业为:
(1)工学门类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治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2)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数学(二)适用的招生专业为:
工学门类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数学(一)、数学(二)可以任选其一的招生专业为:
工学门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数学(三)适用的招生专业为:
(1)经济学门类的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2)经济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专业: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国防经济
(3)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专业: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4)管理学门类的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4.2从考试内容上看:数学一和数学三都是三科全考,数学二不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它们在每个科目内也有区别。
在高等数学中,理工类(数一数二)要考微积分的物理应用,而经济类(数三)相应的内容则换成了经济学应用;另外,数学一 对多元函数微积分要求较高,在这一部分比数学二和数学三多了三章的内容,多出的内容大约占数学一高等数学的20%;最后,数学二相对数学三和数学一还少考级数这一章。
线性代数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基本没有差别,只有数学一多了向量空间这一个小考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数学一比数学三多的内容主要再数理统计中,但多出来的内容大部分考查的频率很低,对考生的复习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4.3从难度上看:数学一最大,数学三最小。数学一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内容多,给考生的复习加大了难度;而数学二由于内容较少,试题的灵活性也相对较大。但总的来说,数一数二和数三区别不大,在都考的部分,要求是差不多的,考试中三张试卷中完全相同的试题也占到了很大比重。这也是我们可以把三类考生放在一起上课的原因。
5、考试大纲的主要变化
相比其它学科,考研数学考试大纲主要的特点是稳定,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对考生的备考都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影响。近十年中,数学的考试大纲主要有五次变化,其中主要是试卷结构的调整,考试内容并无太大改变
第一次是在2003年,考研数学的总分从100分调到了150分。调整之前的数学试卷是5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9道解答题;小题(选择填空)每道3分,大题(解答)每道7分左右。调整之后的数学试卷变为了6道选择题,6道填空题,9道解答题;小题每道4分,大题每道10分左右。
第二次是在2004年,这一年把选择题加了两道。
第三次是在2007年,这一年把选择题又加了两道,大题减少了一道。
2007年的试卷结构加大了考试的偶然性,加之这一年的试题又过难,考生成绩很不理想。因此这种试卷结构只维持了一年,2008年又变回了原先的模式,即8道选择题,6道填空题,9道解答题,这种试卷结构一值沿用至今。
近十年中,考试大纲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比较大的改变发生在2009年。在2009年以前,数学有四类:数一、数二、数三和数四;2009年取消了数学四,原先考数学四的考生并入数学三。相应地,考试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原先数学四是不考级数和数理统计的,合并之后的考试大纲在数学三和数学四之间取了一个折中的形式:在数学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部分,在数学三的基础之上减少了一部分。
近两年,考试大纲都没有任何改变。
6、复习用书
6.1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和深度,是考生复习必备的纲领性文件。由于考研数学考试大纲比较稳定,所有一般我们都建议考生在大纲出来之前直接用去年的大纲,新大纲出来以后再对比一下即可。
6.2教材
高等数学:同济(5版或6版);
线性代数:同济(5版),清华(2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大(4版)
它们都是大学相应学科教学用书,可作为考生在复习初期夯实基础之用。相比教辅类的书籍,这几本书的优势是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讲解比较细致,编写更为严谨,设计更为经典,用于打基础是最合适的。同时,它们是经过全国上百所大学十多年教学检验的,质量是最有保证的。但这些书不是针对考研设计的,超纲的内容很多,复习的时候需要对照考试大纲。同时,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的难度和综合性较考研较低,因此到了强化和冲刺阶段再只用教材就不够了。但在任何阶段,考生在复习时手边都应该有相关学科的教材,以方便发现有基础薄弱的地方随时查漏补缺。
6.3教辅
1)复习全书
《考研数学复习大全》(李永乐):现在用得最多的数学综合复习用书,内容全面,讲解细致,是质量较高的复习资料,但书中的内容编排较为混乱,考点和解题方法总结概括不够到位。
《考研数学复习指南》(陈文灯):几年前人气很高,现在已经被李永乐的书超过,这本书的难度较大,综合性强,适于有一定基础的考生冲击高分只用。但书中过分强调方法技巧,忽视基础,容易误导考生,而且超纲内容较多,浪费时间。
用得比较多的就是这两本,另外各大机构的主讲老师也都出过这类复习全书。但大多是拼凑成书,质量不高。
2)习题集
《考研数学基础过关660》(李永乐):全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题目很经典。但试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很强。
《考研数学习题精粹与练习题集》(陈文灯):与复习指南配套的习题集,试题沿袭了复习指南的风格,和复习指南的题目有一定数量的重复。
3)真题
数学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在数学的复习中,真题的地位没有英语和政治那么重要。但从真题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很多命题的思路和方向,同时真题也是最好的模拟题,因此研究真题还是很有必要的。真题类的参考书一般有两种编排模式:按年份排和按考点排。
按年份排的真题类参考书有陈文灯,蔡子华,王式安等出的书,这类书可用于考生自测,一般不存在编写质量的高低之分。
按考点排的有李永乐,武忠祥,黄先开等出的书,这类书可用于考生强化阶段复习对照练习。
4)模拟题
现在市面上的模拟题普遍难度较大,与考研试题有较大差距。考生用得比较多的是李永乐的《经典400题》。
二)英语科目基本常识
1、试卷结构
1.1英语一
部分 | 节 | 为考生提供的信息 | 测试要点 | 题型 | 题目数量 | 计分 |
I英语知识运用(10分) | 1篇文章(240-280词) | 词汇、语法和结构 | 完形填空多项选择题(四选一) | 20 | 10 | |
II阅读理解(60分) |
A | 4篇文章(共约1600词) | 理解主旨要义、具体信息、概念性含义,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等 | 多项选择题(四选一) | 20 | 40 |
B | 1篇文章(500-600词) | 对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 | 选择搭配题 | 5 | 10 | |
C | 1篇文章(约400词)5处画线部分(约150词) | 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 | 英译汉 | 5 | 10 | |
III写作 (30分) |
A | 规定情景或汉语文章 | 书面表达归纳、概括、表述 | 应用文(约100词) | 1 | 10 |
B | 主题句、写作提纲、规定情景、图、表等 | 书面表达 | 短文写作(160~200词) | 1 | 20 | |
总计 | 50+2满分100分 |
1.2英语二
部分 | 节 | 为考生提供的信息 | 测试要点 | 题型 | 题目 数量 |
计分 |
I 英语知识 运用 (10分) |
1篇文章(约350词) | 英语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 完形填空多项选择 (四选一) |
20 | 10 | |
II 阅读理解(50分) |
A | 4篇文章 (共约 1500词) |
理解重要信息,掌握文章大意,猜测生词词义并进行推断等 | 多项选择 (四选一) |
20 | 40 |
B | 1篇文章 (450-500词) |
推理、判断、概括能力 | 选择搭配 | 5 | 10 | |
III 英译汉 (15分) |
C | 一个或几个段落 (150词) |
理解和表达的准确、完整、通顺 | 英译汉 | 1 | 15 |
IV 写作 (25分) |
A | 规定情景 | 书面表达、归纳、概括、表述 | 应用文(约100词) | 1 | 10 |
B | 规定情景或提纲 | 书面表达 | 短文写作(150词左右) | 1 | 15 | |
总计 | 45+3 | 100 |
2、考试特点
2.1公认最难过线科目,每年考试都有很多学生因为英语没过线而导致初试被刷;
2.2全国平均分在40左右,英语二略高,复习难度较大;
2.3 阅读占分值较大,近两年的新题型得分较低,知识面涉猎广泛的学科。
3、考研英语与四六级的区别
3.1词汇
词汇量差不多,都在5500左右,重合度较高,但考研英语词汇大纲中没有标注中文释义,这个是与四六级非常大的不同,四六级主要考察生词的第一意义或常用意义,只要背了大纲词汇,基本没问题。而考研英语在词汇上更重要的是考察熟词新义,有些中学词汇的新用法都能考的一塌糊涂;例如,prejudice这个词,在六级中可能只考偏见的词义,而考研则会考损害这个词义。tap这个词六级考水龙头、轻敲之义,而考研则会考到开发的意思。可见考研英语更要求同学们从深度上去熟练掌握词汇。
3.2语言材料
考研英语的语言材料多为长难句;四六级英语几乎没有长难句,都是较简单的句子,不用太仔细琢磨其意义。
3.3试题选项
考研英语阅读中的选项多陷阱,考生要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四六级英语试题选项的迷惑性不是很强,一眼能看出答案。
3.4考试目的
考研英语是选拔性考试,要体现考生水平的差异性,所以设置要有区分度,肯定要有一定难度;四六级是过级性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是否达到一定水平,不具有竞争性,体现的是速度。比如一个阅读片段,考研英语一般要花15分钟做完,而四六级必须在8-9分钟内做完。
3.5翻译部分
考研英语的翻译要求考生对英语有精确到位的理解,这对于习惯于四六级英语中阅读时可以连蒙带猜做对的考生是一个挑战,考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双语水平,才能做到;四六级中对这部分能力是不怎么看重的。
总之,考研英语难度是大于四六级的,考察的侧重点及答题思路都不同。
4、英语一与英语二的区别
4.1语法要求不同
英语一:要求考生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没有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 。英语二:专门列出了考生需要掌握的八个语法知识点,明确了考查方向和备考范围
4.2词汇记忆部分要求不同
①要求重点不同。英语(一)大纲要求考生能掌握5500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组。而英语(二)大纲要求考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5500个左右的常用词汇以及相关常用词组。
②词义理解不同。英语二:考生应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理解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
③词汇考察范围不同。英语二大纲去掉了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
4.3阅读题材、体裁、词汇量、选项设置不同
①英语二的题材和体裁有明确限制。考生应能读懂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字材料,题材包括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科普等,体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等
②对能力考察降低了相关要求。英语二删除了: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和区分论点和论据这两条
③此外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引申在英语二中不做要求)
4.4新题型类型差别很大
4.5翻译部分题型及评分标准不同。英语一:一段话中抽5个句子翻译,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的能力 。英语二:翻译几个小段落,理解所给英语语言材料并将其译成汉语的能力。
4.6写作分值、类型不同。英语一与英语二小作文部分的备选题型、字数要求以及分值都是一样的。 英语一的大作文分值为20分,而英语二大作文为15分,主要考察三种类型:提纲作文,图表作文,图画作文
5、考试大纲的主要变化
5.1 大纲历史变动:1995年开始,英语大纲,4---6年变一次。历史变革:
(一)2002年前:年前考察基本的知识点,死记硬背性强,与考研目的相违背。
(二)2003年:删除单选,添加了听力。
5.2 2005年(变革年)所有英语考试都有变革,深远广变化。
1单词:以前单词汉语内容较少,大纲不能超过3%,生词量在1215个每篇文章,基础词汇(第一个到最后一个意思都是纲内的含义,还会考熟词僻意),核心词汇认就可以了。难词超纲词,构词能力。
2试卷结构:一:删除听力,变成英语知识运用,也就是完形的变形,考察背景知识;二阅读,A阅读一,4篇文章,5题,每题2分,共40分。考察英语基本功,很多英语专业的才考6070分,考研英语又很多特定性,陷阱的隐蔽性等等。三新题型,和雅思题型很像,有3种备考题型,10分,10月份前不要看新题型,技巧性很强,每题都有相应的解题技巧,千万别自己瞎做题。三翻译:5句,每句2分,共10分。考察的都是长难句,特殊的语言现象,重句特别多,分数相对低,主观题是有面子分,至少能打1,2分,语法点在过去的十年真题都能找到。四写作:A小作文有14种备选题型,B看图写作,98年开始的,考的环境问题较多,常考的命题点,句型,语法现象等,进行优秀例文背诵,9月份前背诵优秀范文,要达到滚瓜烂熟。
5.3 2010年变革:10年考研大纲出现了英语一及英语二,英语一题型未变,写作小作文增加了摘要,1000字抽出100字摘要,较难,但是时间不允许,大小作文的时间不能超过50分钟。2010年考试很难。
5.4近几年变动
2013年新大纲删减词汇的同时新增60个词汇,应用文写作部分删除了摘要写作要求,英语二删除了阅读新题型中的判断正误题型。别的无改动。
2014年大纲无明显变动。
5.5英语得分情况分析
平均分:完形,3分左右,阅读,1719分,阅读打24分,总分才能过55分,是过线的分数,阅读打28分,总分能过60,可以考好的学校了。通过辅导可以考24分到28分。新题型的平均分是4分,指导好了可以拿68分,小作文可以拿到4大作文可以拿到12分以下。模板句,技巧性强。
6、复习用书
6.1词汇书籍
6.2阅读书籍
6.3真题及模拟卷
6.4作文材料
三)政治科目基本常识
1、试卷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2、考试科目及分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
3、考试特点
3.1在所有考试科目中,公认简单的科目,属于基本可以过线,要拿高分来提升总体排名的考试科目;
3.2政治理论课程考点多、涵盖广、难度大、要求高、时政性与变化性强,对学生对考点掌握的深度和灵活性要求都极为严格;
3.3要花费时间去梳理和牢记庞杂的内容和体系,体系清晰后有暗藏规律,集中突击,收效明显。
考试大纲变化
政治大纲基本没什么太大变动,最大的变动是在2010年,主要表现在:
考试科目出现大变化,原来这个考试是老5门课,现在变成了新4门。老5门做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第二大的变化就是在考试的分值结构上出现了一些变化,由于科目上的变化导致原来有马克思基本原理和马克思哲学原理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老5门占了44分,今年只有22分,所以这两门课合二为一,分数比例出现了大变化。原来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合成概论,由原来38分,现在变成了30分,这个是分值比例第二个变化。
第三个变化,就是新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科目是以前政治理论课里面没有的。我们一开始估计要占一个比例,这个比例现在确定为14%。
第四个变化,就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作为一个考试科目,占了18%。
第五个变化是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原来是10分,今年把两门课合二为一了,分数比例原来10分变成了现在的16分。
5、复习用书
5.1大纲
5.2大纲解析(即红宝书)
5.3历年真题集
四)管理类联考综合科目基本常识
1、试卷结构
数学基础部分25题,共75分;逻辑推理部分30题,共60分;写作部分2题,共65分。总分200分,共55选择题,2篇作文。
2、试卷内容(详见附录真题及考试大纲部分)
其中数学基础分为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两部分,写作两篇分别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
3、考试特点
3.1数学是初等数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数据分析等部分,比高考难度低;
3.2逻辑推理和写作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主要是参考美国的GMAT考试,难度不大,但对解题速度要求很高;
3.3题量大,时间短,需要平时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4、考试大纲变化
几乎无变化
5、复习用书
5.1大纲
5.2大纲解析 高教版
5.3《MBA、MPA、MPAcc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五)经济类联考综合科目基本常识
1、试卷结构
数学基础(70分);逻辑推理(40分); 写作(40分)。
2、试卷内容(详见附录真题及考试大纲部分)
其中数学部分为高等数学,写作两篇分别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
3、考试特点
3.1数学是高等数学部分,与数学三难度相当;
3.2逻辑推理和写作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主要是参考美国的GMAT考试,难度不大,但对解题速度要求很高;
3.3题量大,时间短,需要平时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4、考试大纲变化
几乎无变化
5、复习用书
5.1大纲
5.2大纲解析 高教版
5.3《MBA、MPA、MPAcc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 机械工业出版社
5.4 参照大纲看数学三部分的基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