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代表观点浅析
查字典公务员网
(本文作者为查字典公务员考研辅导名师付晓敏)
在学习哲学导论的时候,我们会接触到导论当中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为基础而划分出的哲学领域内的八大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史观、唯心史观;辩证法、形而上学。可能大家会对教材中针对形而上学所讲的: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有一定的疑问,那么历史上都出现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形而上这个名称最早出自《易传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道和器的区别非常类似哲学问题和现实世界的区别,所以用形而上作为metaphysics的翻译,正帮助了我们理解它的含义。
现在我们马哲教科书上的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可以追溯到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都接受了黑格尔辩证法最核心的逻辑----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教材中的形而上学的定义就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的,但是现在我们认为,并不是只有接受辩证法才能脱离那种孤立静止的思维。形而上学就其发展的历史来说,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僵死的,只是某一时间段的某些形而上学被辩证法家们认为是僵死的。
那么形而上学最初是什么意思呢?在某种层面上而言,在古代,哲学与形而上学是一个意思。整个哲学的发展史就是是人类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探究历史。就古希腊时期来说,在泰勒斯那里是水,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是气,在德谟克里特那里是火,在毕达哥斯拉那里是数、在巴门尼德那里是存在,在柏拉图那里是理念
但是经过许久的探索,我们仍旧不能找出本原,这时候人们就开始怀疑,当我们在用自己的感官去衡量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将它本真的一面呈现给我们,我们认识的就是世界的表象还是真正的世界本质?对于这个问题也就有了不同的回答。
康德提出,是否人类找不到世界的本体,是因为我们思维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因此他在培根、贝克莱、休谟等人的基础上,写作了《纯粹理性批判》,论证了人类思维存在的各种缺陷,正是因为思维的缺陷,导致我们始终不能认识物自体,人类穷尽所有的智慧也只能认识到现象世界,这是整个世界的皮毛与表象,对于本质世界,我们是不能够认识的。
而到叔本华,更进一步发挥了康德的这种观点,他不仅仅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更认为表象这个词可以用在人自身,因此作为认识世界的主体,既然世界的实体不能认识,那么我的身体就是唯一的确定的客体,我能认识自己的表象,更能认识作为第二面的意识,这种意识就是我们一切活动的动力,就是物自体。
可见,形而上学在最初,是对客观上什么存在,什么不存在,以及存在的形式的探究。或者说,是关于存在和它的本质的。只不过在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领域时,我们从总体上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对立起来,突出了我们支持的辩证法的观点。
相对于英语、数学、专业课,政治往往是大家开始得比较晚的学科。但考生们要尽早开启2017考研政治的复习,因为打下扎实的基础会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为此查字典公务员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全年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查字典公务员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