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导航
  • 返回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地方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遴选考试
  • 政法干警
  • 大学生村官
  • 军转干
  • 教师考试
  • 招警
  • 选调生
  • 三支一扶
  • 农村信用社
  • 银行考试
  • 医学考试
  • 会计考试
  • 在职硕士
  • 医疗卫生招聘
  • 社区工作者
  • 考研
  • 公益性岗位
  • 国企招聘
  • 乡镇公务员
var WHITELIST_CUSTOM = [{ name: 'document', /** document 允许使用以下属性或方法*/ properties: ['getElementsByClassName'] }] MIP.watch('i', function (newVal) { var ele2 = MIP.sandbox.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zg_ksfllb'); var eles = MIP.sandbox.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zg_lxli'); for(var i=0;i< ele2.length;i++){ if(newVal==i){ ele2[i].style.display = "block"; }else{ ele2[i].style.display = "none"; } } for(var i=0;i< eles.length;i++){ if(newVal==i){ eles[i].classList.add("zg_act1"); }else{ eles[i].classList.remove("zg_act1"); } } })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备考资料 >考研政治 >徙木立信――作风建设要落到实处,取信于民

徙木立信――作风建设要落到实处,取信于民

2015-01-24 02:01:24
查字典公务员网

语言这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

比如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既形象又深刻,引来百姓一阵叫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简洁到位,生动有力!习近平总书记还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来阐述他的治国理念,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他用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描述亚太共同的发展未来,用虚谈废务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徙木立信作风建设要落到实处,取信于民

提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家有希望也有担心。目前,首先要把这一步继续抓好,起徙木立信的作用。这件事情要牢牢抓住,善做善成,才能做其他的事情。

2014 年3 月5 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4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了上海代表团的审议会。在会上,花蓓代表就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提出建议。习近平在回应花蓓的讲话中,引用了徙木立信的典故。

徙木立信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徙木立信讲的是商鞅变法时的一个故事。商鞅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乃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原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又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强盛之国,史称商鞅变法。秦孝公即位后,决定改革强国,下令招贤。商鞅由魏入秦,受到重用。他想要变法,但又担心天下人非议自己,于是在法令拟定尚未发布时,为取信于百姓,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立起一根高三丈的木柱,以十金招募能把这根木柱从南门移到北门的人。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一个人敢去搬木柱。于是商鞅又说:能够搬走这木柱的人,奖赏五十金。有一人就来搬了木柱,商鞅立即奖赏五十金,以证明自己有信用,不会欺骗百姓。徙木立信就被用来表示发布政策要说到做到,取信于民。

同为改革家的北宋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诗赞扬商鞅变法: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用的就是徙木立信的典故。王安石对商鞅的盛赞,不免隐含有自己壮志未酬的惆怅,因为他同样在北宋实施变法、推行新政,但是未能如商鞅般政必行。

任何政令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最终只是一纸空文。当年商鞅为了使政必行,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就是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其二是对反对新法者严惩不贷,尤其是对权贵。有令出即行的决心,还有能够保证政令畅通的手段,才能保证政必行。

中共中央的八项规定,是在2012 年12 月4 日政治局会议上通过的。此时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制定这一规定,目的是回应老百姓最关注的党的作风问题,以期通过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而且首先要求中央政治局身体力行,重整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八项规定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自己的执政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发出的从严治党的庄严承诺。

八项规定实施以后,取得了切实的成效,赢得了群众一片叫好之声。但是,也有群众对这一规定能否长期执行怀有疑虑。因为过去党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权限,制定过许多负面清单,但在执行中,或雷声大雨点小;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得不到有效执行;或实行一段时间后,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被束之高阁。这种情况多了,不仅失去了规定的权威性,而且会失去群众的信任。这也是花蓓代表建议从源头上、制度上持续巩固和推进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取得成效的背景。

习近平回应花蓓代表的建议时表示,要让中央的八项规定起到徙木立信的作用,就是要让这庄严承诺如同准备变法的商鞅一样,令出必行,让群众看到决心,取得群众的信任。

一个人要言必行,一个国家要政必行,关键在落实,在执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纪律,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就把纪律当成稻草人,不在乎?就是因为执行得不好,常常重立法而轻执法。现在,从习近平要让八项规定起到徙木立信作用的表态中,我们看到了中央在反腐倡廉问题上,如当年商鞅变法时那种能令政必行的果敢,那种令下如山、说到做到的气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