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查字典公务员网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中出现的两个关键概念,上面两篇文章已经对这组概念进行了详细剖析,相信能为考生在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上提供一些帮助。下文拟暂时搁置这个思路,从概念之间存在着的逻辑脉络的角度出发,对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过程中所隐含的逻辑进行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节,特别是更好地梳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联系。
认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改造世界,也即我们通过一系列手段所获得的认识(无论是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都不是为了这种认识本身,而是为了把认识落实到实践中,特别是落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与此同时,改造世界必定需要正确的方法,而正确的方法必然需要正确的、深刻认识,特别是把握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正确认识。在认识的第一阶段,感性认识虽然有着主观符合客观(即正确)的可能性,但是在程度上来看显然是不符合实践的要求的,感性认识的表面性、非本质性的特点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改造复杂的现实世界的需要。所以说,在这里,认识必须深化,认识必须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层面,只有获得了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本质性、规律性认识,才能真正有助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实践活动。那么,深化意味着什么呢?深化意味着认识手段和认识结果的变化,前者也即大脑的理性思维,后者即是感性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人类认识的目的、感性认识的弊端这两个因素决定了这种跳跃的价值所在。
理清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逻辑顺序,接下来就是理性认识向何处去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并没有中断,也就是说理性认识还不是认识运动的目的,认识的目的要落实到实践中。也就是说,来源于实践(通过感性认识)的理性认识还要复归到实践中。为什么要有这个过程呢?原因有两个:从理性认识本身来说,理性认识也存在一个正确与否的问题,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认识对象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理性认识不可能天然的不容置疑(这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上的辩证法),那么该如何检验它正确与否呢?如何进行修正和完善呢?显然需要实践,必须把理性认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相关知识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认识的目的来看,我们上文已经分析过了,就像我们并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一样,认识也只是手段而已,改造世界才是目的。所以,理性认识必须复归到实践中。
最后,认识通过实践的检验获得了正确认识、修正了错误认识,进而更好的指导实践,而人们前一阶段所获得认识在实践过程中又会暴露出片面性和相对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到,然而一般地说来,不论在变革自然或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们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这是因为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们,常常受着许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仍然需要修正和完善,也就是理性认识还没有完成符合客观的任务,还需要再认识。于是,就形成了毛泽东论及的认识运动的总体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到这里,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的第一个方面即两次飞跃都已经分析完了,下文就是对其它几个规律的论述,分别是,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和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下文将对这几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关键概念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