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幼读四大名著有何不可
查字典公务员网
回到中国的四大名著,它们能成为经典并非幸致。这些小说,较之枯燥的四书五经,更贴近儿童的生命,并给予他们以持久的滋养。
最近,有学者发文认为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看,引发了一些争论。持论者的理由,比如暴力、权术、色空幻灭,过于深奥,等等,这些看法大多并不新鲜。因为民间向来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说法。老调重弹并引发讨论,可能更多缘于文章作者的身份北大学者。但专家学者,往往术有专攻,持论者专业未必在青少年教育或心理方面,因此,观点本不必一定正确,当作热心票友的一家之言即可。
抛开作者身份,这一争论其实是很有趣的,我认为对名著经典阅读所产生的影响的焦虑,大可等闲视之。当然,笔者也非专家,只是力求从历史和实践中,寻找佐证和智慧而已。
文学影响的焦虑,自古有之。柏拉图指控诗歌的罪状,将诗人逐出理想国,原因就是诗歌常常亵渎神灵、丑化英雄、摧残理性、滋养情欲。这一指控,与时下对名著的指控非常类似。还好,历史的发展并没有按照柏拉图的设计走,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就发展出了最早的诗学。
历史证明,柏拉图多虑了,世界因为诗歌的存在产生了璀璨的文明;而人类的所有罪恶中,因诗歌而起的毕竟在少数。
也一直有人指责童话或民间传说的残忍。比如《巨人传》中著名的情节,巴奴日与卖羊者发生争执后,使用巧计,使所有羊与卖羊者都跳到海里淹死了。儿童大多会为巴奴日的聪明哈哈大笑,但是不是因此培养了残忍呢?未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死(其实也包括其他成人所谓的诡计权术等等)在孩子那里,只是个符号,根本不具备成人脑海里那种阴森复杂的含义。那个臆想中的残忍的世界,其实反映的是成人自身的恐惧。
强行删除古今中外童话中所谓残忍的情节如何?正如一个古代的笑话,一个人自称擅医驼背,他把求诊者用门板使劲儿夹直。最后,背是不驼了,但人也死了为了讲道理,我在这里也一不小心使用了一个残忍的笑话。
回到中国的四大名著,它们能成为经典并非幸致。事实上,自它们诞生以来,就占据着读书人的书单。现代的大家,有案可查的,如胡适、鲁迅等,有谁没阅读过这些小说,没从祖母那里听过相关的故事呢?这些小说,较之枯燥的四书五经,更贴近儿童的生命,并给予他们以持久的滋养。听听胡适怎么说的:我到离开家乡时,还不能了解《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的好处,但这一大类都是白话小说在十几年后,于我很有用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立足于自身的成长经验比如,有没有因为看了《水浒传》而在内心播下了残暴的种子?作为一个文学从业者,就我个人体验,从这些名著中走出来的孙悟空、诸葛亮、武松、岳飞、李元霸成了艰苦童年中的快乐体验,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并使我在初中学习文言文时游刃有余。因此,当前些年有专家以父亲横穿月台违背交通规则为由,提出应该删除中学课本中的《背影》时,我哑然失笑。
当然,话再说回来,以毛姆为代表的好多人认为,书可以乱看,取决各人口味,未必要受经典的挟持。我对此表示同意。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