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民日报学习写2018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
查字典公务员网
《勿忘忧患 方有未来》作者:李 洋来源于《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10日09 版)全篇一共1194个字。文章短小精悍浑然天成,段落灵活多变。对现在文章结构毫无新意的广大考生来说福音来了。让我们一起看看文章一定要恶俗的要吐吗?
勿忘忧患 方有未来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去了上海和浙江嘉兴。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南湖革命纪念馆,一幅图、一张表、一段话,让他久久凝视。
(中公评析第一段描述一个事实。最大的特别简短,而引起共鸣。共鸣的原因是这是一个我们在新闻中看过的热点事件)
一幅图是《时局图》。爱国华侨谢缵泰1898年创作的这幅画,用动物等形象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一张表是清末主要赔款简表。它列出了1842年到1905年之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十个不平等条约,总计赔款12.3亿两白银、2140万银元。一段话是马克思的话。这段话镌刻于木板上: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通过这些展品,纪念馆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
(评析第二段深入的描述。引道读者理解总书记为什么久久凝视,既可以让一二段之间形成逻辑联系,有为后续论证之明了方向。)
十九大后,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党的诞生地,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词,传递出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新的领导集体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穿越峥嵘岁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始终如一。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笃信复兴的希望;面向复兴,我们依然需要葆有忧患意识。
(评析第三段点明中心论点。自然的一塌糊涂,舒服的无与伦比,这要感谢第二段的深入描写,马上让读者就认可的作者的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件展品前的驻足凝视,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提醒人们不忘忧患、居安思危。这种忧患意识,饱含危机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今天,被列强瓜分的惨状,一笔笔屈辱的赔款,都已经写入了历史;但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会固步自封,甚至让自己陷于危机。
(评析第四段把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让读者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忘却忧患,往往是衰败的先兆。全球化时代,利益的交织更加紧密,力量的博弈更趋隐蔽。《时局图》描绘的那个时代,战争靠的是坚船利炮;今天,多个领域内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没有硝烟的战争。人类刚刚走过的20世纪,有多少国家改变了命运走向?又有多少曾经发展势头良好的国家,不知不觉中掉入无形的陷阱?而观察那些长久以来能够从容克服艰难险阻、保持繁荣和稳定的国家,大都对历史充满敬畏,不仅能以史为鉴,还从制度与心理上,对可能的风险、危机进行防范。惟其如此,才能继往开来,把经历的挑战化为机遇,让自己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
(评析第五段是第四段的详细解释,通过古今对比让第四段的论证更加完备)
五年前,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把广东作为离京调研的第一站。他强调,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过去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督促和要求全党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忧患意识,这是我们成功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评析第六段依托总书记的工作轨迹,让我们认识到总书记对此的关注。也是在论证中心观点,但这一部分和四、五段的论证不同,是用总书记的督促和教导强调其重要性)
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铭记这幅画、这张表、这段话,时刻警示自己戒骄戒躁,我们才能保持清醒,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评析最后一段,呼应开头,总结论点,文章结束。我们可以看到写文章没有必要一定要有分论点,一定要有段旨句,之用逻辑正确,可以千娇百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