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务员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北京公务员 >考试题库 >申论 >模拟题 >申论每周一练:地名修改不可搞“文化强拆”

申论每周一练:地名修改不可搞“文化强拆”

2016-10-26 03:10:45
查字典公务员网

【练习题】

地名,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可如今,改地名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现象。有些地名崇洋,比如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扎堆;有些地名古怪,例如某地把土桥和八公里路合并后命名土八路。2016年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将重点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

请谈谈你对地名修改这一现象的看法。

》》点击查看更多申论模拟训练题

【参考答案】

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开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规范地名就是留住文化根基和历史传承,切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

【查字典公务员评析开头部分:指出文章的核心观点,规范地名是是留住文化根基和历史传承,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

我们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里惟一一个文明没有断层的。地名是星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风土、人情、环境变迁。一个地名,往往就是一部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是如今,翻开一些地方地图,大、洋、怪、重的地名随处可见。普罗旺斯花园威尼斯水城新西兰小镇,一些城市建筑以起洋地名为时尚。一些地方地名保护意识淡漠,随意更改延用千百年的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消失。

如旅游热引发改名热,兰陵苍山来回换、襄阳襄樊反复改。还有一些地方傍上热门影视剧,伺机更名拉动地方经济。这些假借旅游景点名、争打名人故里牌的做法,既丢掉了传统,也割断了文脉,是舍本逐末的短视之见。据民政部统计,近30年来,我国有6万多个乡镇名称和40多万个村子名称被废弃。

地名是一地的文化符号,凝聚着当地群众的归属感。随意换地名,无异于一种文化强拆,会引起一系列后续问题。例如,大量改名换牌,需然耗财费力;耳熟能详的地名一夜之间从地图上消失,不仅给群众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不便,也会丢失一个时代的群体记忆。

【查字典公务员评析第2、3段,现状阐述:当前地名修改中的种种现象以及带来的影响,丢掉传统割断文脉,耗财费力,给出行和生活带来不便。】

从根源上分析任性的改名举动,暴露出一些地方官员用权上的霸蛮。一些地方秉持图响亮傍大款的心态,受短期经济利益驱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名人吃名人,肆意修改延续千年的地名;有些地方官员甚至把改地名当作搞封建迷信的手段,如某地因骆马湖有落马的谐音而要求改为上马湖。在缺乏认真分析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领导大笔一挥,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根本不考虑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群众的意愿。

【查字典公务员评析原因分析:受经济利益驱动二大肆修改地名。】

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地方政府部门应该依照法规办事,以严格的制度刚性杜绝乱改地名的现象,绝不能为迎合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随意破例。

地名是承载历史和凝聚认同感的容器。诚然,对于那些带有歧视性的地名,在改名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规操作,重视民主决策的程序,尊重民意吸纳民智,绝不能让地名遗产被文化强拆。

【查字典公务员评析第5、6段 提出对策并结尾,重申观点:从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依照法规办事,重视民主决策、尊重民意吸纳民智,地名修改不能搞文化强拆。】

【关注查字典公务员,了解更多公考资讯!】

【申论每周一练,周一更新主题,周五更新参考答案,敬请关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