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招聘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医疗卫生招聘 >备考资料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诊断学之发热的临床表现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诊断学之发热的临床表现

2015-10-26 11:10:02
查字典公务员网

发热的临床表现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医学基础知识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查字典公务员卫生人才网帮助大家梳理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发热的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发热的临床经过-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

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皮肤苍白是因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冲动经交感神经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浅层血流减少所致,甚至伴有皮肤温度下降。由于皮肤散热减少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并传至中枢引起畏寒。中枢发出的冲动再经运动神经传至运动终板,引起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发生寒战及竖毛肌收缩,使产热增加。该期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上升。

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

(1)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发生惊厥。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某些药物反应等。

(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髙峰,多不伴寒战。如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所致的发热。

2.高热期

是指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如疟疾可持续数小时,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可持续数天,伤寒则可为数周。在此期中体温已达到或略髙于上移的体温调定点水平,体温调节中枢不再发出寒战冲动,故寒战消失;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使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使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3.体温下降期由于病因的消除,致热源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此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体温下降有两种方式:

(1)骤降:指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时可略低于正常,常伴有大汗淋漓。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及输液反应等。

(2)渐降:指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