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务员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乡镇公务员 >备考资料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知识点分析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知识点分析

2018-04-24 02:04:29
查字典公务员网

通过对2017年上半年和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考情的分析,总结出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信息技术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知识点,并提供了该模块的相关考试试题,希望能帮助考生抓住考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一、考情分析

通过对2017年3月11日全国统考教师资格《信息技术》初中、高中试卷,2017年11月4日全国统考教师资格《信息技术》初中、高中试卷分析得出:信息技术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部分主要的考点是流程图和C语言程序设计。

二、2017下半年考题及解析

1.如10所示的流程图是一种查找算法,用该算法在数组d(15,28,35,37,42,56,78,82,92,98)中查找92,依次被查到的元素值是( )。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知识点分析1

A.42,82,92

B.56,82,92

C.42,78,82,92

D.56,78,82,92

1.【答案】A。解析:由题目所给的流程图可知,该算法为二分查找法,先找第(1+10)/2向下取整的位置,即第五位,也就是42,排除B和D。4292,因此应该在右侧继续查找,其中间位置的数82。8292,继续在右侧进行查找,最终找到92。

2.编程计算数列{1,1,2,3,5,8,13,21......}第50位的值。(10分)

2.【参考答案】

Main()

{

int i;

doublt emp=0.0;

double last=1.0;

double sum=0.0;

for(i=2;i++i)

{

sum=temp+last;

temp=last;

last=sum;

}

printf(该数列的第50位的值为:%lfn

}

解析:程序运行截图如下: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知识点分析2

三、考点分析

考点一:二分查找法

1.二分查找介绍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知识点分析3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知识点分析4

考点二:C语言程序设计递归法

其定义或说明内部又直接或间接地出现有定义本身的引用,则称它们是递归的或者是递归定义的。

递归算法的特点:

(1)存在某个特定条件,在此条件下,可得到指定的解,即递归在终止状态。

(2)对任意给定的条件,有明确的定义规则,可以产生新的状态并将最终导出终止状态,即存在导致问题求解的递归步骤。

实例:求n!问题。n0时,n!=n*(n-1)!;n=0时,n!=1。

在递归调用中需用同一变量名n,但值不同,所以在调用前必须先把n的原值保存,再赋以新值,然后进入调用。调用结束后,再把保存的值取出,使n恢复原来的值。包含有递归调用的算法,就叫做递归算法。

其中还包含部分基础的语法知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