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务员

导航
  • 返回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地方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遴选考试
  • 政法干警
  • 大学生村官
  • 军转干
  • 教师考试
  • 招警
  • 选调生
  • 三支一扶
  • 农村信用社
  • 银行考试
  • 医学考试
  • 会计考试
  • 在职硕士
  • 医疗卫生招聘
  • 社区工作者
  • 考研
  • 公益性岗位
  • 国企招聘
  • 乡镇公务员
var WHITELIST_CUSTOM = [{ name: 'document', /** document 允许使用以下属性或方法*/ properties: ['getElementsByClassName'] }] MIP.watch('i', function (newVal) { var ele2 = MIP.sandbox.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zg_ksfllb'); var eles = MIP.sandbox.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zg_lxli'); for(var i=0;i< ele2.length;i++){ if(newVal==i){ ele2[i].style.display = "block"; }else{ ele2[i].style.display = "none"; } } for(var i=0;i< eles.length;i++){ if(newVal==i){ eles[i].classList.add("zg_act1"); }else{ eles[i].classList.remove("zg_act1"); } } })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江苏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事政治 >时政热点:从罗尔到凤姐,脆弱的朋友圈与撕裂的舆论

时政热点:从罗尔到凤姐,脆弱的朋友圈与撕裂的舆论

2017-01-17 01:01:19
查字典公务员网
导语:查字典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从罗尔到凤姐,脆弱的朋友圈与撕裂的舆论。

不管是罗尔还是凤姐,他们可能都有令人生气的地方,但是难道只有将他们钉上耻辱柱,才能缓解大家的心头之恨?

没想到,反转的剧情再次上演。日前,微信公众号我就是凤姐发了一篇《求祝福,求鼓励》,获得300多万阅读量和20多万元的打赏。网友纷纷感叹,凤姐从曾经的被嘲讽对象,脱胎换骨为远在美国的励志姐。但是,仅在次日,就爆出这个公号发的文章并不是都是凤姐自己写的,而是有运营团队在运作。此前,请凤姐当主笔的凤凰新闻客户端也发声明撇清了关系。当然,凤姐也发表了一些说明,但并没有直接回答代笔等疑问。最新消息是,该公号已经由于违规被封了。

作为一个低开高走多年的长线网络红人,凤姐的经历堪称神奇,人生轨迹难以复制。其卑微的出身和不认命的一路努力,确实让不少人唏嘘同情。但是,仍有很多人铭记着凤姐在723温州动车事故时极为不人道的言论,再加上这次事件中的代笔嫌疑,她成了不可宽恕的谴责对象。于是,和去年年底发生的罗尔事件一样,朋友圈再次呈现了两极分化,大量文章或顶或倒,从不同方向聚焦了这个事件。因为观点或认知的差异,俨然形成了两个相互嗤之以鼻乃至对立的阵营。

这显然又是这几年最为常见的公共舆论的终极呈现。对待事件主体的态度,成为朋友圈友谊的试纸,合则友存,不合则友尽。从中医、转基因,到韩寒、方舟子,再到罗尔和现在的凤姐,任何一个话题都足以成为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原子弹,爆发激烈的纷争。

那么问题就来了,友谊的小船为什么因为这类公共事件说翻就翻?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朋友圈的异见?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缘于言论的共识没有基准线,公共领域的沟通缺乏基本规则。再加上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被碎片化、极端化、浅薄化的新媒体环境造就了单向度的思维,公共辩论能力不断降低,辩论空间不断缩小。

新媒体不断地推动着人们对事件的介入,价值判断犹如条件反射。不等等真相,不挖掘事件背后的因素,正是不断有所谓剧情反转的原因。消息或事件一出来,人们就会作最直接的判断。大家最想先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寻求支持,同时寻找和自己类似的观点。于是,在新媒体环境里,我们只和与自己在观点和价值观上相似的人交往,然后不断强化这个群体的认识,形成一个固化的群体意识。

人们对于不同观点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不会认真思考和分析多方的观点,不会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对于多元观点、不同意见,缺乏足够理解,缺乏换位思考,甚至不愿意认真倾听和分析对方的观点。取关、屏蔽、拉黑,成为朋友圈里一言不合之后的随手动作,犹如丢弃垃圾一般随意。

脆弱的朋友圈与撕裂的舆论如何维护和弥合?哈维尔曾经提出的对话守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遵从:一是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二是不进行人身攻击;第三,保持主题;第四,辩论时要用证据;第五,不要坚持错误不改;第六,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第七,对话要有记录;最后,尽量理解对方。如果能够遵循以上守则,相信可以形成一个更好的理性对话和交流的公共领域。

说到凤姐和罗尔,随着阅历的增加,个体层面的小聪明、小伎俩乃至一些欺骗,只要不违法,我也尝试同情与理解,而不想苛责。挥舞道德大棒四处寻找目标,最后就把自己变成了锤子,看谁都像是钉子了。对个人行为的苛责,比对公权力的监督更值得警惕,不能听到一个官员贪污几万元便觉得是清官,不要以为说一些正常的真话就成了为民代言的包青天。

活在当下,都不容易,没有谁比谁高尚,没有谁比谁道德优越。应该更多看到个体的挣扎,看到每一个人的困境。不管是罗尔还是凤姐,他们可能都有令人生气的地方,但是难道只有将他们钉上耻辱柱,才能缓解大家的心头之恨?尽管我们不能否认普通民众也会有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所谓的平庸的恶,并且这种恶也在加剧着社会的割裂,但普通民众日常的小聪明、私心、贪婪,更多只是一种个人品格缺陷。从这个角度说,在公共舆论场中,宽容或许是达成理性对话和交流的大前提。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