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中公教育命中重庆三支一扶考试真题
查字典公务员网
2015年重庆三支一扶考试
热烈祝贺查字典公务员教育命查字典公务员共基础知识题目
查字典公务员教育研发团队
2015年重庆三支一扶考试试题中,公共基础知识共60题,实际拿到题目为60题,准确命中1题,相似命中9题。
准确命中1题(原题):
【2015重庆三支一扶真题-34】
34.下列属于民事责任的是()。
A.无期徒刑 B.罚金 C.有期徒刑 D.支付违约金
【查字典公务员命中-2015年重庆三支一扶系统精讲班讲义45页】
相似命中9题:
【2015重庆三支一扶真题-7】
7.下列公文标题拟写正确的是()。
A.XX市旅游局向上级建议举办XX文化旅游节的报告
B.XX公司就选聘新领导有不同意见给上级的函
C.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通知
D.XX局批复答应购买办公用品的通知
【查字典公务员命中-2015年重庆三支一扶系统精讲班讲义87-88页】
【命中原因】都考查公文标题的拟写。
【2015重庆三支一扶真题-8】
8.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是()。
A.风险机制 B.竞争机制 C.价格机制 D.供求机制
【查字典公务员命中-2015年重庆三支一扶封闭预测班模拟卷二-39】
【命中原因】都考查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
【2015重庆三支一扶真题-11】
11.联合行文时署()签发的日期
A.首个签发机关负责人 B.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
C.主办机关负责人 D.协办机关负责人
【查字典公务员命中-2015年重庆三支一扶协议学员每日练习二-16】
【命中原因】都考查联合行文的成文日期。
【2015重庆三支一扶真题-17】
17.《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法定公文种类有()种。
A.14 B.15 C.16 D.17
【查字典公务员命中-2015年重庆三支一扶系统精讲班讲义81页】
【命中原因】都考查法定公文的种类。
【2015重庆三支一扶真题-18】
18.下列发文字号表示正确的是()。
A.渝府发[2015]10号 B.渝府发{2015}10号
C.渝府发〔2015〕10号 D.渝府发〔2015〕第10号
【查字典公务员命中-2015年重庆三支一扶系统精讲班讲义87页】
【命中原因】都考查公文的发文字号。
【2015重庆三支一扶真题-22】
22.下列成文日期表示正确的是()。
A.2015年04月11日
B.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一日
C.2015年4月11日
D.一五年四月十一日
【查字典公务员命中-2015年重庆三支一扶协议学员每日练习三-11】
【命中原因】都考查公文成文日期的格式。
【2015重庆三支一扶真题-49】
49.下列属于被动行文的公文种类是()。
A.报告 B.函 C.批复 D.意见
【查字典公务员命中-2015年重庆三支一扶协议班入学测试卷-33】
【命中原因】都考查批复被动行文的特点。
【2015重庆三支一扶真题-53】
53.社会保障的最高目标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证
【查字典公务员命中-2015年重庆三支一扶协议专属模考卷-16】
【命中原因】都考查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2015重庆三支一扶真题-55】
55.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国外经济主体
【查字典公务员命中-2015年重庆三支一扶讲练结合班其他非法专项-87】
【命中原因】都考查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查字典公务员教育权威准确命中2015重庆三支一扶考试笔试真题
2015年4月11日,重庆三支一扶考试落下帷幕。据考生反映,查字典公务员教育研发的重庆三支一扶封闭预测班讲义准确命中了2015年重庆市三支一扶考试材料作文的主题。具体情况如下:
查字典公务员内部讲义命中:
2015重庆市三支一扶笔试结束之后第一时间我们就收到了多位同学打来的电话和发来的QQ消息,声称重庆查字典公务员教育的学员讲义命中真题,根据学员反馈,具体情况如下:
2015年重庆市三支一扶考试封闭预测班、冲刺预测班热点讲义:
三、新型城镇化
(一)相关政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重要意义
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五,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文化传承的城镇化。这是中国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无比珍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撑。城市是文化融合的平台,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城镇化过程中要创造性地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
坚持文化传承,就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六)范文欣赏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文艺范的一句话,出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让人为之惊喜。在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探索在城市空间构建出基于中国自己文明历史的故乡感,则成为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而这也意味着,在既有的城镇化过程中发生的精神失落,将如何在城市中得以回归。
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只是建几栋房了,让农民上楼,并不能给农民带来幸福。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内心的依托,成为进不去城、回不去村的无根浮萍。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为一种回到故乡的情绪所牵绊,却发现已经没有回到故乡的可能了,那个属于自己心灵的故乡,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都找不到了。如果一个国家,几代人都陷入故乡沦陷的时代失落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不可估量。因此,随着乡土和乡村的消失,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必须在城市里重建故乡记忆,让人们乐有所好、情有所寄、心有所安。
新型城镇化,应是让人们乐有所好的城镇化。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新型城镇化要实现精神的回归,必须克服千城一面、避免特色危机,保留城市记忆。城市不再是网吧与麻将馆,而是有完善的文化娱乐设施,可以怡心养情,极视听之娱。因此,新型城镇化应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价格问题,为人们乐有所好奠定基础。
新型城镇化,应是情有所寄的城镇化。城镇化会议提出,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新型城镇化要实现精神的回归,户口不重要,以人为核心、乡愁可寄才重要,因此应有社保、有老保,有青山绿水、有乡愁。将城市融入大自然、接续传承,既有现代元素,又有历史文脉,天人合一、勾连古今,让人望山见水,乡愁可寄,才是高水平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心有所安的城镇化。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人们虽然居住在城市,但是其精神一直处在观察和徘徊中,并没有融入城市。由于长期以来的重量不重质的发展,社会日渐浮躁,很多人的自我已经淹没在历史与现实的急流里。因此,新型城镇化应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摒弃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模式,真正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位民众,让人民拥有心有所安的底子和自信。
每个人都想要回到的故乡,可能在乡村,也可能在城市。而且,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让每个人都能回到属于自己的故乡,才是我们追逐的未来,也是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核心,需要建构起每个人的故乡感,让每一位民众都可以乐有所好、情有所寄进而心有所安,这样,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镇,哪里求得心安,哪里即为故乡。(计空格1000字)
2015年重庆市三支一扶笔试真题材料节选
节选一: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过程,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一方面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和第一产业人口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以及由此引起的城乡结构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城市文明的扩展和城乡文化的融合。因此,城镇化是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文化融合协同发展的过程。
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节选二:
6.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指导全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这份规划确立了城镇化的几个基本原则,强调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要注重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并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热点原文在真题中的再现)
节选三: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城市发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展城市的文化内涵。城镇都是有生命的,都有自己不同的基础、背景、环境和发展条件,由此孕育出来的城镇也应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国的城镇发展要有自己的个性,要突出多样性;一座城市留给人影响最深的不仅有城市的容貌,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的文化。
2015年重庆市三支一扶笔试真题作答要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强调,新型城镇化要注重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结合材料,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