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第六章练习题答案
查字典公务员网
冲刺阶段,同学们需要多做模拟题,下面是外国教育史第六章练习题参考答案。(查看题目》》》外国教育史第六章练习题)
第二篇 外国近代教育
第六章 人文主义教育
一、选择
1.D 2.C 3.C 4.B 5.B 6.C 7.C 8.A 9.D 10.B
11.A 12.A 13.A 14.B 15.D 16.B 17.C 18.D 19.D 20.B
二、辨析题
1.耶稣会的教育活动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取得很大成功,是教育史上一个不小的进步。
答:该题的提法不完全正确,耶稣会的教育作为天主教的改革成果,有其独有的特色,为天主教的教育带来进步,但从历史角度看则不然。
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罗马天主教会一方面镇压各地的反抗,一个方面又忙着改革自身来适应变化了的世界,耶稣会就是这种改革的产物。其创始人是西班牙神学家罗耀拉,他非常重视教育,并把力量放在中、高等教育上。耶稣会教育的特点就是用人文主义精神来改革学校和教学。
出于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考虑,耶稣会集中全力于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而不重视初等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耶稣会教育的教学内容也依据中高等的区别很不相同:中等教育以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文法、古典文学等人文学科为主;高等教育则主要是哲学和神学。
此外,耶稣会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一切以1559年的《耶稣会章程》和1559年的《教学大全》这两个纲领性文件为标准和尺度。
高水平的师资也是耶稣会学校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耶稣会十分重视师资的培养和训练,其教师均受过宗教、知识及教育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训练。
耶稣会的教学方法也富有成效。采用了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依成绩分班,采取班级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
可见,耶稣会在外界的影响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使天主教的教育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这并不代表它在历史上也是一种进步,因为不管他的制度、方法多么完善,组织管理多么周密,师资水平多么高,这些都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这一目的是逆历史潮流的,因而,题中的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三、简答题
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初期到17世纪中叶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人文主义是这场运动的旗帜,在教育方面人文主义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第二,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已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第三,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与中世纪有巨大区别。
第四,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第五,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大众运动)的性质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2.简述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派的教育主张。
答: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于16世纪初,是文艺复兴在宗教领域的继续,反对天主教的腐败、愚昧、虚伪,企图以新的宗教取代原有的旧宗教,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其中比较大的教派有三个: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而路德派是最早发起这场改革的教派,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包括在教育上的一些见解:
中世纪时期教育上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教育权统统归罗马天主教会所有,国家无法掌握教育权,而路德派在宗教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路德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宗教性的,在于使人虔信上帝,使人灵魂得救,办学校不仅易于教会,也益于国家,因而他们主张:(1)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2)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3)重视各类教育的发展;(4)重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这样就强调了教育国有和教育为国家服务的宗旨。
总之,路德派的宗教和教育改革改变了上帝主宰一切,教皇按照上帝的规定主管人间一切事物的思想,导致了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既由历来以管理国家是世俗君主的责任,劝慰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教会的责任,进而发展为上帝给世俗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国家的教会都应付属于君主。这个思想为近代教育由教会控制过渡到国家控制奠定了基础。
四、分析论述题
1.试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教育上的特色。
答: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初期到17世纪中叶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被复兴的事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典知识的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文艺复兴不仅仅是为了复兴古典文化,更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是以古托今。
人文主义则是文艺复兴这场运动高举的大旗,是文艺复兴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巨人们所共同拥有的世界观。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四个特征:(1)歌颂赞扬人的意义、尊严和价值;(2)宣扬人的意志自由和个性自由;(3)要求现实生活和尘世的享乐;(4)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意识形态的文化革命运动,在教育上也有许多的主张,归纳起来这种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这些内容:
首先,在教育的目方面,前期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应当培养有美德、崇尚共和精神的公民,这样的人是一种学习型的人才,是为政体服务的;后期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教育要培养贤明的君主、能干的侍臣,一种实干型的人才,但这种人也是为政体服务的。
对于教育的价值,人文主义者一致认为教育有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美德,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人文主义者还高度评价德育的重要性,再度推崇古代的四项基本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他们认为培养美德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古典文化。
人文主义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古典语言和古典著作;(2)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3)神学;(4)本族语;(5)自然科学
在教育方法上,带有明显的人文主义的特色:反对权威主义,崇尚自由精神;教育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批判经院主义的烦琐方法,引入认识事物的新方法;注重能力培养,反对迂腐学风。
这些是人文主义在教育上的一些具体主张,从中不难看出里面所渗透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成分,经总结可以把这些教育思想归纳成五个主要的特征:
第一,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第二,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已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第三,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与中世纪有巨大区别。
第四,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第五,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大众运动)的性质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以上这些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教育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文主义的教育也不例外,从其思想主张和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人文主义教育既有进步性也有落后性,由于时代的局限它不可能摆脱其封建性和宗教性的特点,但是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了新的时代教育的新兴信息,开了欧洲的教育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