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招聘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医疗卫生招聘 >备考资料 >中医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上)

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上)

2015-06-17 12:06:29
查字典公务员网

查字典公务员医疗卫生人才网为考生提供中医诊断学: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上)。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上)

五色主病

以五色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则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这种根据病人面部五色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即五色主病,或称五色诊。其具体表现和主病如下:

1.赤色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①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

②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

③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

古人按五行理论,认为火形人面色稍赤;夏季面色稍赤为正常。心病面赤而枯槁晦暗,如虾血,或如赫石者,为真脏色见;肺病面赤无华为难治。

2.白色

主虚证(包括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夺气)

病人面色发白,多由气虚血少,或阳衰寒盛。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者,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咣白者,多属阳虚证;若咣白虚浮,则多属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者,多属亡阳、气血暴脱或阴寒内盛。

古人按五行理抡,认为金形人面色可略白;秋季面色稍白为正常。肺病面白枯槁无华,如枯骨之色者,为真脏色见;肝病面白无华为难治。

3.黄色

主脾虚、湿证。

病人面色发黄,多由脾虚机体失养,或湿邪内蕴、脾失运化所致。

面色萎黄者,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面黄虚浮者,属脾虚湿蕴。

面目一身俱黄者,为黄疸。

其中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乃湿热为患;面黄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乃寒湿为患。

古人按五行理论,认为土形人面色可略黄;长夏面色较黄为正常。脾病面黄而枯槁晦暗,如黄土或如枳实之色者,为真脏色见;肾病面黄无华为难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