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招聘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医疗卫生招聘 >备考资料 >药学 >药学知识点归纳:抗痛风药的作用机制及典型不良反应

药学知识点归纳:抗痛风药的作用机制及典型不良反应

2015-10-13 11:10:43
查字典公务员网

药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今天查字典公务员医疗卫生网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学知识点-抗痛风药的作用机制及典型不良反应,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1.抗痛风药的作用机制

(1)抑制粒细胞浸润,选择性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

(2)抑制尿酸生成药;

(3)促进尿酸排泄药;

(4)促进尿酸分解药。

分类 作用机制 代表药物
选择性抗痛风性关节炎药 (1)抑制粒细胞侵润和白细胞趋化

(2)抑制磷脂酶A2

(3)抑制局部细胞产生IL-6

秋水仙碱 用于痛风的急性期、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和预防
抑制尿酸生成药 (1)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

(2)防止尿酸形成结晶并沉积

(3)抗氧化

别嘌醇 适用于血尿酸和24h尿尿酸过多,或有痛风结石、肾结石、泌尿系统结石、不宜应用促进尿酸排出药者
非索布坦 (1)抑酸和降酸作用更为强大和持

(2)非嘌呤类XOR抑制剂,有更好的安全性

促进尿酸排泄药 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使尿酸排出增加,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尿酸沉积,亦促进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 丙磺舒、苯溴马隆
促进尿酸分解药 促进尿酸分解,易被肾脏排泄 拉布立酶和聚乙二醇尿酸酶

2.抗痛风药的典型不良反应

(1)抗白细胞趋化药(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口服较静脉注射安全性高。

常见尿道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严重者可致死;晚期中毒症状有血尿、少尿、肾衰竭。长期应用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抑制尿酸生成药

别嘌醇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其中有些患者需停药,停药后一般能恢复正常,典型的不良反应有剥脱性皮炎、血小板计数减少、少尿、尿频、间质性肾炎。

常见皮疹、过敏、剥脱性皮炎或紫癜性病变、多形性红斑等;偶见脱发。

长期服用可出现黄嘌呤肾病和结石。

(3)促尿酸排泄药

少见尿频、肾结石、肾绞痛、风团、皮疹、斑疹、皮肤潮红、瘙痒、脓疱、痛风急性发作;偶见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类磺胺药过敏反应;罕见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粒细胞计数减少。

这块知识点常常会混淆,所以需要分开对照记忆。加固印象。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