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务员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乡镇公务员 >备考资料 >时政热点:如何才能打破百姓“遇事就闹”的怪圈

时政热点:如何才能打破百姓“遇事就闹”的怪圈

2018-07-12 05:07:39
查字典公务员网

个别群众不顾法律和政策,遇事就闹,甚至催生出专业的闹事团队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时常听到基层干部自嘲,他们患了恐闹症。然而,也有群众表示,有些闹是出于无奈,正规渠道走不通,不闹问题就得不到重视和解决。这个看似死结的难题,折射出当下基层治理的软肋。(7月10日《半月谈》)

时下有这样一种怪象,有些老百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采用正常处理手段寻求帮助,而是优先选择到政府单位坐一坐哭一哭闹一闹。根据基层干部反映,因为上级机关对基层稳定工作有硬性考核,一旦出现越级上访就会被一票否决,为防止突发极端事件的发生,遭遇此种情况常常只能选择息事宁人。这便让哭闹事件愈演愈烈,个别百姓抓住了基层怕出事、怕事情闹大的心理,遇事就闹,甚至还催生出专业的闹事团队,搞的个别基层单位苦不堪言,患上了恐闹症。

然而,这些直接绕过法律和政策,遇事就闹的百姓是如何产生的呢,是他们天生就不讲道理吗?并非如此,这是缘于他们对司法和制度的极度不信任。不可否认,个别政府部门在处理一些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时,有慢作为甚至不作为的情况,失职渎职,对百姓反映的问题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避就避,可一旦事情闹大被媒体曝光或者引起领导重视,就会马上予以妥善处理。这就恰恰给百姓造成一种负面诱导: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凡事只要闹到让媒体曝光,让领导出来说话,就离成功不远了。于是个别人动辄便采取不理性方式表达诉求,甚至诉诸暴力。

由此,遇事就闹的现象也不能全怪百姓不讲理,政府工作人员应积极反思自己平时的工作是否做得不够到位,百姓是否不够满意,为何自己没能给到百姓足够的信任感、安全感。遇事就闹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如若不能得到彻底解决,不仅严重啃食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还极易给某些魑魅魍魉可乘之机,时常无理取闹的去敲诈基层部门,长此以往,则极不利于干群间的良性沟通。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决不能存在于干群间的互动,政府工作人员在落实政策、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切莫将民众的期盼当成麻烦,而是应让马上办成为一种自发的习惯。当老百姓的疑难杂症全都能通过正常渠道得以快速解决,那基层干部又何愁还会患上恐闹症?只要政府工作人员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体现在对群众诉求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高效勤政的工作效率上,那就不愁打破不了百姓遇事就闹的怪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