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您现在的位置: 查字典公务员网 >考研 >考试题库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三)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三)答案解析

2014-07-25 03:07:26
查字典公务员网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了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辨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孟子这句话认识到了历史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还是沿着一定的顺序进行的,这是其合理的一面。但是这种观点却是历史循环论,循环论把事物的发展变化看成简单的周而复始的自我循环,只看到周期性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实质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因此孟子的这一看法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故答案是A选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物质与意识的相互转化。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的论断是正确的,其前提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意识必然转化为物质的论断则是错误的。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设计,然后才有大楼的建成,这只能说明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并不能得出意识是第一性的。理在事先是宋代朱熹提出的观点,这一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脱离人而存在的精神实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关系的这一知识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更不可能成为商品。故本题选C.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将其称为可变资本。故答案选D.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了中国革命的最基本依据这一知识点。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一再强调,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我们已经明白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亦即中国的特殊的国情,这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即中国社会的性质,这是一个总结性的概念,它涵盖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等方面。可见,C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了对毛泽东著作内容的记忆。1939年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其中心内容为: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1940年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1945年七大上通过了《论联合政府》,其中心内容是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提出中共三大作风:(1)理论联系实际(2)紧密联系群众(3)批评与自我批评。1939年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它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故答案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首要基本理论问题这一知识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8.答案:C

解析:1946年5月4号,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其主要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使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中农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故答案选C.

9.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故选A。

10.答案:D

解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来说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故选项D正确。

11.答案:C

解析:信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科学信念。因此,C是正确选项。

12.答案:B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在这里孔子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因此争取选项为B.

13.答案:A

解析: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的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故选项A是正确的。

14.答案:B

解析: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A选项是自然人的概念。C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即其他组织。D选项的内容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故选B。

15.答案:C

解析:时政类考题,要求了解******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上的讲话。

16.答案:B

解析:时政类考题,要求了解******在我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7.答案:AB

解析:此题以大哲学家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著名论述设问,考察了唯心主义观点的错误处。A项的含义是,把人的对于认识对象主观感觉和对象本身的客观存在相等同。B项的含义是,把人对于对象的感觉夸大成可能脱离那个对象的另一个试题。C项认为,人对于对象的感觉与那个对象具有同一性。D项认为,相对于认识对象,人的感性认识具有能动性。分析题干可以看到A.B是正确答案。因为王阳明这句话承认了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不仅肯定了人对花的能动性,还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8.答案:AB

解析:本题考察了认识的来源,间接经验等知识内容。实践是人类的主要来源之一,但与此同时,不能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知识的必要途径。CD本身描述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干的含义。故选项AB正确。

19.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察了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联系与区别。剩余价值率,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其公式为m=m∕v.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通过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公式就可以分析出,其分子是同一个增值额,只是分母不同,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C,显然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又叫剥削率,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则表明资本的增殖程度。故答案BCD是正确的。

20.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察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个基本的概念和其意义。可变资本即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不变资本即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二者都是由资本家投入的资本,资本家将其称为成本。当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背抹煞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就被掩盖了,也就无法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而且剩余价值率也就无从谈起,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程度也就没有了科学依据。A选项不符合题干。故选BCD.

21.答案:BCD

解析:这句话源于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中国革命的对象。故选项BCD是正确的。

22.答案:ACD

解析: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队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等下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B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实践意义。故选ACD.

23.答案:ABCD

解析:考察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在文化建设中,只有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供同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故选ABCD.

24.答案:ACD

解析: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人心背向,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能丢。故答案ACD正确的。

25.答案:AD

解析:辛亥革命****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这些都是辛亥革命取得成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社会的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AD是正确的。

26.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察了新文化运动这一知识点。A选项是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原因,也可以说是根本原因。B选项是新文化运动的阶级基础,是重要条件。C选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原因。D选项错误,出现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群体是在新文化运动以后。故选项ABC是正确的。

27.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察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ABCD都是土地改革的内容。

28.答案:BD

解析:本题考察了整风运动这一知识点。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故A选项错误。我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七大的时候,故选项C也是错误的。只有BD符合题意。

29.答案:CD

解析: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在于一个人对于社会贡献的大小,而不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其个人价值也就越大。AB选项本身描述错误。

30.答案:ABCD

解析:公义胜私欲体现了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道德传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人际和谐的道德传统;不学礼,无以立体现了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的道德传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体现了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的道德传统。这四项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故ABCD都是正确的。

31.答案:AC

解析: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一是认可。B选项的内容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认可方式。D选项的内容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因此,选项AC是正确的。

32.答案:ABC

解析:时政类考题,要求熟悉******在我党成立90周年上的讲话。

33.答案:ABCD

解析:时政类性考题,参考胡在论坛上的讲话。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制定位置上。

34.参考答案:

(1)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 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强调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不是强调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这一解决矛盾的方法,而是强调用缓和矛盾、化解矛盾甚至搁置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努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兼顾各方利益,以达到互利共赢。

(2)材料1体现了我党的执政为民的宗旨,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三个代表中,人民群众是创造的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这是一个与党的命运相伴随、与党的生命相始终的重大课题。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体现了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民主理念,也是我们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

(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取向。社会主义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公共权力对公共资源的控制力度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范围,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但也要看到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和相对的概念。在当前情况下,政府应妥善处理好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原则。一方面在经济领域要贯彻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公平原则,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另一方面,更要在社会领域着重民生,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更多关注二次分配中的社会公平问题,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35.参考答案:

(1)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2)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带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备法律制度,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36.参考答案:

(1)康有为向西方寻找真理主要是主张向日本学习,采用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根本上仍然保留封建制度。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 理主要是主张学习英美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走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主张彻底****封建制度。

(2)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采取了下列行动: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等。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最终在皇帝的支持下发动了百日维新,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3)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中,主观方面的原因体现在: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37.参考答案:

(1)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2)网络道德终究是一种现实社会道德。网络道德亦称网络伦理,网络道德是道德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如果离开了现实社会道德,它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它的构建必然也要依照人类共享的道德准则来进行。但是,由于网络生活的特殊性,它也有区别于现实社会道德的不同之处。一方面,两者适用空间不同。网络道德是在虚拟的网络生活平台建立起来的,适用的范围是一个电子空间。而现实社会道德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适用于真实存在的物理空间;另一方面,两者约束机理有差异。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里,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判的机理是不相同的。

(3)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

38.参考答案:

(1)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是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做出的一项战略选择。第一,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在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也面临不断加大的外部风险,而区域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各国规避全球化的风险提供了一个避风港。第二,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作为WTO成员,中国既要接受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也要力图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第四,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将有助于提高整个东亚地区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第五,中国主权范围内存在四个独立关税区(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状况将会持续一段时期,引入和借鉴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将有助于加强相互间的融合。

(2)美国政府对东亚的政策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加大了对东南亚的关注度和投入。二是重视发展问题。三是加大公共外交和民间交流,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新资讯

 热门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